河南地区家餐规矩:
一家人日常进餐时,盛饭者(一般是家庭主妇)首先要先盛给家长,其次以长幼论之,家长不到是不能动筷的。在陕县、三门峡一带,如家长外出,要盛一碗放置桌上后,家人方可进食。
进餐时的座位,以长幼论次。家长、老人一般在堂屋或主窑进餐,其长子或幼子陪餐,其他人比较随便。在淮河以南诸县,因日常副食较丰盛,多围桌就餐。就餐时座位不能僭越。淮北地区民间围桌而餐者多在城镇,乡村极少。一般自择座位,或院中、或自己房内,或出外“赶饭场”。
“赶饭场”,亦称“撵饭场儿”、“聚饭市”。是人们忙中求闲的方式之一。吃饭时,各人手端饭碗,到村中宽敞之处(俗称“饭场儿”、“饭市”)会集一起,边吃边说,或谈古论今,或议论农事。在偃师、巩义一带,“赶饭场儿”时,许多人喜左手食指、拇指端一大“圪篓”(大碗),无名指、小指夹一咸菜碟;右手执筷捧馍就餐。有鲜菜时则将菜碟放在地下让人品尝。“赶饭场”之风至今仍盛行于河南各地乡村。赶饭场者,大部分地区多系男人,妇女一般偕儿女端碗坐在自家大门口进餐。豫东虞城一带,妇女则喜欢端着饭碗串门,到邻家边吃边谈。“赶饭场”在农闲时最盛。
民间日常用餐,禁止小儿留碗底,也不许用饭时随意敲打碗筷,认为不严肃,而且犯了“穷得响当当”之忌。围桌用饭时,如多上了筷子,认为是“来客”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