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历史概况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2/11/22 - 20:28

元代统治腐败黑暗,河南的最高统治者平章月禄帖木儿(又作伊禄特穆尔)、左丞劫烈、廉访使完哲木花(又作鄂勒哲布花)三人深为河南人民痛恨。杞县人范孟长期在行省任小吏,他看到当时传达"圣旨"没有文字依据,仅凭传达者的信物为证,口头宣谕,遂与几位好友假造信物,口头宣谕将三人处死,并召集行省官员重新加以委任,不服者即予下狱,一时掌握了河南的政权。后被元军发觉予以捕杀。这一事件被《庚申小史》记载,明代杞县的地方志《杞乘》也为范孟立传以志纪念。该事件揭露了元代制度的简陋,各级政府的腐败无能。

元朝的统治被风涌而起的农民起义推翻了,代之而立的是朱元璋(1328~1398年)建立的明王朝。朱元璋原是小明王的部下,在与元政权的斗争中逐渐羽翼丰满,遂自立门户,创建明政权。他的主要根据地在江南,遂建都南京。元政权主力被击溃后,逃离大都(北京),撤到蒙古草原的根据地并不时骚扰中原地区。因此明政权在北方建立一个陪都,屯驻有生力量以备边防,是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朱元璋选中了宋王朝时的首都东京。开封作为明王朝的陪都,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称北京。并改汴梁路为开封府,将开封县并入祥符县,至此二县合一。又置河南中书分省。洪武十一年(1378年)撤消陪都北京称号,改封第五子朱橚(?~1425年)为周王,坐镇开封。

明代的开封,有几件影响较大的事件。

一、城墙砌砖。在明代以前,开封的城墙,即使在最兴盛的北宋时期也仅是皇城用砖砌成,其余都是土城。明代初期,开封定为陪都,为了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将元代遗留下来的土城墙,除中心仍用土外,外部全部采用砖包。现今保留的开封城墙,是在明代城墙的基础上整修的。

二、周王与皇室的矛盾。明初实行分封制。朱元璋所生26子,其中一子幼夭,除太子及燕王外,共封23名亲王。规定亲王子封郡王,女封郡主;郡王长子袭封,余子封镇国将军,女封县主;镇国将军子皆封辅国将军,女封郡君;辅国将军子皆封奉国将军,女封县君;奉国将军子皆封镇国中尉,女封乡君;镇国中尉子皆封辅国中尉;辅国中尉子皆封奉国中尉。亲王、郡王之婿皆称仪宾。开封周王府共封郡王72家,因罪被除爵5人,无子除爵23人,明亡时实存44家王府。开封城是明代王府最多的城市,周王府是明代亲王中家族人口最多的一支,王府建筑之宏伟、壮丽也以开封城为最,"天下藩封数汴中"没有丝毫夸张之意。

1402年,燕王朱棣(1360~1424年)夺取其侄子的皇位。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了巩固他的地位,对其兄弟亲王防范甚严。周王朱橚曾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是朱棣的潜在对手。朱棣遂乘有人告发之机将朱橚问罪。由于朱橚认罪并交出属于自己指挥的军队,得到朱棣的宽恕。为了惩戒朱橚,将周王府的银安殿拆毁,唱更楼、尊义门拆去,东华门禁不许开,使周王府成为一个残缺不全的王府。不仅如此,还殃及城南的繁塔,亦被削去上半截。这些举动被称为"铲王气",实际是一种示警。周王子孙直至明亡也不敢稍加变动。

三、周王的文化成就。第一代周王朱橚在受到明成祖朱棣的惩戒后,就韬晦起来。他在王府设植物园,栽培研究植物,总结了414种植物的名称、开封城墙产地、形态、性味、烹调法等并编辑成书。意义在于"食用",其中276种植物为以往本草所未载,开辟了食源,提供了民众抗灾的资源,故名为《救荒本草》。该书对所述植物的枝、花、叶、果都绘成图形,所以又是一部植物学图谱。

朱橚还对中药方剂进行综合研究,编成《普济方》一书,共168卷,理法方药凡1960论,2175类,778法,61739方,239图,资料丰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第二代周王朱有燉(1379~1439年),别号全阳子、全阳道人、全阳翁、全阳老人、老狂人,勤学好古,留心翰墨,通晓音律。曾集历代法书,刻成《东书堂法帖》,所作杂剧31种总名《诚斋乐府》行世。由于王族的欣赏倡导,杂剧艺人云集开封,被称为"中原弦索"。

周王府其余亲王,大多为庸俗之辈。

四、朱仙镇成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元代贾鲁疏凿原蔡河故道,经中牟、尉氏、扶沟、西华从周口注入颍河汇入淮河。使当时的朱仙镇成为水陆码头,为明代四大名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之一。

明代开封的著名人物主要有:

李梦阳(1473~1530年),字天赐,又字献吉,庆阳(今属甘肃)人,又称扶沟人。弘治进士,授户部主事,因反对刘瑾被下狱。瑾死,起官江西提学副使,以事夺职,遂不复出仕。其父为封邱王教授,李梦阳亦娶左仪宾之女为妻,长期在开封居住,在禹王台筑有别业。自号空同子,倡导"复古"的文学运动,是明代文坛"前七子"之首。由于他长期在开封活动,对开封的文化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于谦(1398~1457年),任河南、山西巡抚,前后达19年,在开封城北、东、西三面筑护城堤使开封免除河患,而且清廉爱民,受到开封人民的拥戴。被诬冤死后,开封人民筑祠纪念他。于谦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铸的镇河铁犀,一直矗立在黄河岸边。

刘理顺(1582~1644年),开封杞县人,字复礼,号湛陆。崇祯七年(1634年)状元,为官清正,受到尊敬。李自成义军攻陷北京,义军中多河南人,慕其为人,自动为其守护家宅,但刘理顺受儒家教育过深,为表效忠明王朝,率全家在北京私宅内自杀。

清军入关后,开封仍为河南省省会及府、县治所在地。由于开封多次受到黄河水患,历史文物多数被淹于地下,现在存留于地面的多为明清时代的遗物。即使明清时代的遗留物也往往其基础仍在地下深处存留,所以"城摞城"、"宫摞宫"的奇迹在开封时有所闻。

清政府在占领中原后,即在各省进驻八旗兵。开封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在龙亭后筑满城设旗营,驻防满州八旗和蒙古二翼共十旗军队以镇压人民,并在城内设理事厅官署,以处理满蒙人之间和满蒙与汉人的纠纷。八旗兵于1922年被派往河北参加直奉战争而废黜,满城也于同年被拆除。

清代开封成为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束地。由于北京顺天贡院被八国联军焚毁,1902年的顺天乡试和1903年的会试都借闱在开封的河南贡院举行。由于形势的发展,清政府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在开封举行乡试和会试河南贡院,成为科举考试的墓场。

黄河河道自金代迁移到开封附近,由于上游带来的泥沙逐渐淤积,河床增高,造成决溢的事故日益增多。自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至1944年的764年间,黄河在开封境内共决溢338处,平均两年多决口1处,如加上境外决溢波及开封,河患则更为严重。开封城曾4次被淹,15次被洪水包围,考城县(今属兰考县)曾6次迁移县城。其中影响较大的大水围城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此年六月十六日河决祥符张湾,洪水突入开封城内。官民奋勇抢堵城门,至二十二日将各门堵塞,城内积水三至九尺不等。二十四日全河夺溜,城墙接连坍陷,省垣大员请求迁省,清政府不许,被迫全力守城。城内可用之材搜罗无遗,拆去贡院、庙宇等公共建筑,用于护城才不至坍坏。大水围城达八个月之久。清廷派大学士王鼎来开封主持堵口,王鼎力荐林则徐协助。林则徐曾任河道总督多年,对治河素有办法,鸦片战争后,清廷将失败责任全部推给林则徐,将他撤职戍新疆,在半路上将他留在开封效力。经林则徐全力率军民努力,决口终于在次年二月初八合龙。这次决口淹没豫、皖2省5府23个州县,将惠济河、贾鲁河淤塞,周围土地咸卤丛生,开封城外土地填高,城内成一盆地,城内积水长期排不出去,井泉苦涩。林则徐虽然立了大功,但仍被朝廷逼着去新疆。林则徐率领军民合龙处被开封人民永远铭记,称之为林公堤。…

分类标签: 建制, 开封市,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