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汉阳区生活过的外地历史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3/11/21 - 20:48

1959年达赖喇嘛发动武装叛乱时,弥宝召集汉阳区140余名僧众在归元寺集会,声讨达赖,拥护中央政府的决策。1961年,他以中国“十大高僧”之一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所率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缅甸。1962年,归元寺恢复方丈制,弥宝任方丈。

弥宝曾先后被当选为湖北省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第一、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武汉对外文化协会理事。1955年武汉市佛教协会成立时,当选为副会长。1959年继选为湖北省暨武汉市佛教协会会长。1969年因患食道癌在汉阳铁佛寺圆寂。

梅旸春

梅肠春(1900一1962)江西南昌市人。南昌中学毕业考入北京清华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系;又入电机系加读两年,民国十二年(1923年)毕业。后公派赴美国普渡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民国二十年,武汉策划修建长江大桥,梅旸春到武汉,主持武汉长江大桥设计的前期工作。1946年武汉缆车分公司成立,梅旸春任经理。1949年底,被铁道部任命为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长兼设计组长。

1953年4月武汉大桥工程局成立,梅任副总工程师。在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中,他主持勘测钻探,确定总体设计方案和基础施工方案;同时,关注施工一线的进展情况,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1956年,梅任基建总局副总工程师。1959年初,梅旸春为大桥工程局总工程师。1962年5月12日去世。

胡锡泰

胡锡泰(1902一1927年)安徽肥东人。14岁进汉阳兵工厂当学徒。民国十五年(1926年)被选为汉阳兵工厂工会委员长、湖北五金工会执行委员和湖北全省总工会执行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同汉阳兵工厂厂长就减少个人工时、增加工资进行谈判,迫使厂方将工时由每天12小时减到8小时,每月工资由12元增至21元,学徒月工资由6元增至9元;发动个人集资开办汉阳兵工厂子弟学校,自任校长。次年6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四届执行委员。同月,中共党组织派其去苏联,因上海联络站遭破坏未能成行,即返武汉。“七一五”事变后,领导工人反抗何键派兵进驻汉阳兵工厂、解散工会组织、镇压群众。8月2日清晨,汉阳兵工厂全体工人停工,聚集在工厂西门广场,在何键部队的包围下开会。胡登台讲话,组织罢工委员会,宣布全厂立即实行罢工,罢工斗争坚持半月之久。汉阳兵工厂罢工失败后,胡遭通缉,化名余德生,在汉口第一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赤色工会活动。8月21日上午散发传单时,在武昌大朝街遭军警逮捕。下午3时,被杀害于第一酒厂门前。

赵孝恭

赵孝恭(1900—1981)湖北省安陆县人。民国十二年(1923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民国十六年至二十六年任湖北省立三中(后改为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教员,后在湖北武昌和四川万县、永川、会川等地中学,武汉国立二中、十五中、十六中及省立武汉市汉阳高中任教员,1950—1965年,任武汉市第三中学教员。在中学数学界有“几何大王”之称,曾为湖北省暨武汉市数学会理事。所培养的1963年高中毕业班学生朱赋鎏参加武汉市数学竞赛,名列前茅。1963年,被评为武汉市中学一级教师。1965年退休,1981年去世。

汪菊潜

汪菊潜(1906—1975)祖籍安徽休宁县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次年1月进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学习,一年后获土木工程硕士学位,民国十九年5月回国。民国二十三年4月调粤汉铁路株韶段任段长、副总工程司。民国二十七年7月后,先后任滇缅、叙昆、綦江等铁路工程局工程司、副总工程司。1946年出任中国桥梁公司上海分公司经理兼总工程司。1949年8月,任上海铁路局工程处长。1950年4月,任铁道部工程总局副局长。1953年,任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局总工程师。

大桥施工全面展开后,他精心组织,检查指导工作。大桥7号墩水下底层是炭质页岩,以强力射水下沉钢筋混凝土管柱,创造构筑32米深的围囹和39米的钢板桩围堰、深水水下混凝土的灌筑、半伸臂和全伸臂钢梁工地安装法等施工方法。面对面指导工人施工,从技术上保证武汉长江大桥顺利建成。

1958年9月,汪菊潜调国家铁道部任副部长。1975年2月26日,在北京病逝。

王文瑞

王文瑞(1909—1993)又名王泽民,曾用名王玉润,河南省宜阳县人,读私塾10年。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老红军。

民国十九年至民国二十六年任河南省宜阳县五区水沟庙村中共党小组长。1937年至1944年,负责宜阳县地下交通站工作,并任中共宜阳县四区区委宣传委员。1944年10月至1945年10月,王由秘密地下工作转入公开工作,任河南省渑池县中共领导的公安队队长。1945年10月至1947年5月,任泰岳军区四纵队卫生部特派员,先后四次往后方转送俘虏(军官),4次都圆满完成任务,被授予二等功。1947年6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河南豫北办事处长泉分站监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桐柏办事处宜城分站经理。

1949年南下武汉,历任武汉市房产管理处副科长、武汉市码头管理处工所所长、武汉市搬运公司汉阳分公司经理、武汉市市政建设委员会组织科科长、市建设局江汉石料公司副经理、市建设局釆石三场场长,1957年2月任中共汉阳区委办公室副主任。1959年8月起,历任政协汉阳区第三、四、五、六届委员会副主席。1982年4月离休。1993年9月22日逝世。

陶瑞芳

陶瑞芳(1911—1992)女,安徽省芜湖市人,民进党成员。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来汉阳。1936—1947年任私立汉阳训女中学教员,1947—1953年任训女中学校长,1953—1954年任湖北省汉阳女中教员,后任武汉市第八女中教员,1955—1957年任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校长。此后至1981年,任该校英语教师。曾当选为武汉市政协汉阳区第一、二届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陶瑞芳执教的四届高中毕业班成绩名列全区第二名,多次获市、区表扬和奖励。

徐善同

徐善同(1912—1978)汉阳县长新集(今属于蔡甸区永安镇)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国立北平大学(现北京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获学士学位。尔后,在中学执教,1951—1978年执教于武汉市第三中学,任教研组长,为湖北省物理学会理事及全国物理学会会员。1956年被评为武汉市中学二级教师(当时全市无一级)。1978年9月12日去世。曾为《十万个为什么》一书撰稿,著有《专业研究》、《教学经验》。

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

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1913—1996)俄罗斯人。1938年毕业于莫斯科铁道运输工程学院,在苏联交通部桥梁运输设计院任职。

1948年,受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顾问。

1955—1957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任苏联专家组组长。提出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进行深水基础施工的方案;同时,还研制相应的新设备,经试验获得成功,全面釆用,从而结束近百年来深水桥墩基础施工中沿用气压沉箱法的历史。

1957年秋,武汉长江大桥竣工,中国政府授予西林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签名的感谢状。他还曾被授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名誉教授,聘为中苏友好协会常务理事和俄中友好协会常务理事。先后被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授予功勋科技活动家和功勋发明家,还被苏联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等荣誉称号。曾获两枚列宁勋章、一枚劳动红旗勋章。…

2022-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