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画:
1919年,吴法鼎自法国留学归来,1921年创办了“阿博洛学会”,培养了一批油画人才。20年代初,李剑晨、谢瑞阶、丁折桂等先后回河南任教,举办油画展览。孙世灏从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高等油画科毕业回国,出任开封师范学校艺术科主任,培养油画人才。1930年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以后,作为直接描绘现实社会活动、为革命斗争服务的新美术运动,在河南画坛上影响颇深。任左翼美术家联盟常务书记的胡蛮创办了“胡涂画会”,举办了中国革命美术展览,并创作了油画《拔剌》、《鞭痕》、《读<呐喊>图》;谢瑞阶画了《苦尽甘来》(瓜农);丁折桂画了《华山》(1935年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孙世灏画了《幻思》(1934年参加河南全省现代书画展);王公义的《乞丐》、《浪子》、《画家》、《都市之夜》(均参加1934年全省现代书画展);陈晓仓的《风景》(参加1934年河南全省现代书画展)等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油画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油画家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经常深入工农兵群众,观察分析生活,正确反映生活,油画得以兴盛和发展,肖像画和人物史实画的成就更为突出。50年代初期,政府机关、群众团体和学校的会议室和礼堂里均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的肖像。群众集会的会场上和游行队伍里也都有伟人肖像。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丁折桂画的《马克思》,张绍卿画的《列宁》、《毛泽东》、《刘少奇》,王儒伯画的《周恩来》、《朱德》等领袖像。王儒伯还创作出版了艺术家、科学家的肖像神传画《冼星海》、《契科夫》、《张衡》、《神医张仲景》等,不仅准确地刻划出他们的外貌,同时表现出博大的精神世界。
在运用油画艺术服务于革命事业和人民的人物史实画方面,有李剑晨画的《抢修上海机场》(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范迪宽画的《英雄阵地上甘岭》(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王征华的《南昌起义》(存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氏族会议》(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等。这些油画作品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要求,表现了人物的真实感情,重视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着重刻划出人物的精神世界。
1984年河南油画学会成立以后,围绕全国美术大展,组织以河南乡土风情为主题的创作活动,进一步推动油画的发展与繁荣。曹新林创作的《粉笔生涯》和王宏剑画的均获《奠基者》全国六届美展银质奖;丁昆、毛本华画的《沙风》和段正渠画的《红崖屹岔山曲曲》获全国美展铜质奖,这些油画作品代表着河南乡土风情油画的基调和主流。吴焱画的《木犁》,李运江画的《又一个秋天》,李俊林的《吉祥九重天》等作品,注重近代精神的体现和作品植根于它的民族的、地域的文化本源,是河南乡土风情油画的优势所在。方照华画的《难忘的歌》把革命战争年代文艺工作者的形象艺术地再现于画面上;邓邦镇画的《先烈邓中夏》是革命历史题材中的肖像画、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山彦画的《黑马人家》是在继承油画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探索新的艺术语言而创作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