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的“六月六”节如何过

renwen 提交于 周一, 2022/09/05 - 22:23

农历六月初六日河南民间因过节属性和方法不同,所以有六月六节、晒衣节、瞧夏节、神曲节、长工节、奠汤节等不同称谓。

(一)六月六节古称“天贶节”,始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为真宗洗澶渊之盟所起节日,是日皇帝要率百官行香,后传入民间,但失去原意,俗称“六月六”。是日,民间多以新麦面做捞面条、饺子和炒炒面吃,俗称“吃硬食”。据说吃了硬食水分少,可免洪涝灾害。吃炒面时,多将炒面下入沸汤内,添上红糖以治泻肚、祛湿热、除目疾、止腹痛。周口一带民间认为,六月六所吃的炒面,必须在这天天不亮时炒制、且炒制者一定要不穿衣服光着肚子,否则所炒之面便不治病。在汝南、上蔡一带民间,六月六吃炒面,传为纪念岳飞抗金之举,相传岳飞抗金收复蔡州(今汝南)时,蔡州群众曾给抗金将士送炒面以示慰问,故沿袭至今。

(二)晒衣(书)节旧时传说六月六日为龙王晒鳞之日,故谚有“六月六,晒龙衣”。人们也“仿照”于此日晾晒衣物,以驱潮气。晒衣时,讲究一定要晾晒老人的“送老衣”,据说此日晒送老衣可延长老人的寿限。在开封居住的满族人,旧时还将放置于屋内西墙柜中的祖先皮塑和骨灰盒捧出,置于太阳下曝晒,俗称“晒祖”。此日,许多读书人也晾晒书、寺庙和尚晒经卷,故又称为“晒书节”。

(三)瞧夏节河南民间女儿夏季走娘家多选在六月初六日夏收完毕,俗称“瞧夏节”、“望夏节”或直称“闺女回娘家节”。瞧夏节时,出门的闺女尤其结婚未满三年的闺女要偕女婿回娘家探望父母。探望时要以新麦面所做的蒸馍、糖包、油食为礼品。人称“收罢麦,打罢场,谁家闺女不瞧娘”。也有父母带礼物去瞧看闺女者,许昌、漯河一带,父亲或伯、叔看望过门未满一年的女儿时多备纸扇两把,俗称“送扇子”。古以“六”为吉祥之数,两个六相叠,自然吉上加吉,故六月六一般探亲访友者也颇多,许多人家定婚也多选在这天。在豫南,还有婆家请已定婚未过门的媳妇来家小住,届时为其添上新衣,以增深感情,也称“看麦收”。今日瞧夏之俗仍行于各地民间。

(四)神曲节六月六正处入霉季节,有利食物发酵,河南民间习用大麦或小麦做曲,俗称“神曲”,所做之曲用来做醋、做酒及酱油、面酱等。民间以为农历六月六所做曲最好,故称“神曲节”。

(五)长工节民国时期,在豫南新县等地,农历六月初六多是雇用长工之家选用长工的日子,故又称“长工节”。每到这天,户主便设饭菜招待上年为自己做活的长工。席间,户主发给应得工钱,决定其去留,留用者讲明留用的工钱,之后留下的长工放假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俗已不存。

(六)奠汤节在三门峡一带,50年代前民间要在六月六日向新亡故的老人奠汤送单衣。届时,凡未过年的新丧,孝男孝女均要用罐或壶,盛以带汤的饺子,到坟上烧纸祭奠,以示送单衣。祭后将饺子埋于坟墓四角,汤洒于坟的周围,以示怀念。此俗今在民间仍可得见。

分类标签: 文化, 节日,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