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择偶的第一步是提亲,“六礼”称之为“纳采”,俗称“说媒”、“说亲”及“提媒”等。提亲多请“媒人”。媒人俗称“媒腿子”、“媒婆”,雅称“月老”、“冰人”,近现代有称“介绍人”“红娘”者。媒人来往于男女之间,介绍双方各自的情况。也有双方早已相互了解,特意找媒人穿针引线者。媒人提亲后,为求慎重,多互相托亲访友或亲自进一步“打听”对方真实情况,俗称“打听媒”。在沁阳、巩县、偃师等地,当地视有狐臭之家为“门第不清”,故提亲时把了解对方祖宗几代血缘关系是否清白作为第一要事。
旧日提亲后要行合婚,也称“合八字”、“合年命”,即双方将子女出生的年、月、日、时采用干支的八个字,俗叫“生时八字”,雅称“年庚”,写在红纸帖上,进行交换合议,称“换庚帖”、“换帖”。庚帖互换时,男家佐以钗、钏、饼、果,女家答以书砚笔墨。换帖后双方各自或请算命先生、或自家按男女双方的生辰属相合算是相克还是相合。柘城、巩县、偃师等地,流传的合八字口诀为“子鼠见羊万年愁,不叫白马见青牛,虎见巳蛇如刀割,兔子见龙不长久,酉鸡不与犬相见,亥猪不可见猿猴。”豫东黄泛区、郑州、鹤壁还有“青龙克白虎,虎鼠不结亲”之说。泌阳一带民间接到“生时八字帖”后,还要将帖压在“灶王爷”牌位前,三天内家中若无打架、吵嘴、摔碗、摔盘之事,则为吉祥,预兆应结良缘,否则不能联姻。50年代后,合八字之习农村仍沿袭,但不写庚帖而通过媒人口述生辰属相者为多。“文化大革命”中,合八字被当作“四旧”破除。70年代后期以来,乡村又有少数换庚帖合八字者。合八字后,若认为两“命”无抵触,俗称为“大相合”,便可等待相亲。
相亲是双方父母出面相看未来的儿媳或女婿。俗称“相媳妇”或“相女婿”。相亲后,中意者则继续议亲,不中意者则作罢。民国以前,男女是不能直接见面的,所以造成旧时相亲的骗相、替相之陋。民国以后,逐渐开始男女本人亲自相亲。起始,相亲时,应婚男子由媒人带领到离女方家较近之地或在媒人家中与女方家人谈话,应婚女子便在暗处偷偷观看,俗称“偷相”。也有利用赶庙会或看戏之机,安排应婚男女互相“偷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女双方亲自相亲遂成必须程序,俗称“见面”。50年代,在乡村应婚男女第一次见面相亲多为秘密之举。60年代以后,男女见面相亲,已不为罕事。在城镇的许多年青人,多自由恋爱,相互通过工作学习了解和熟悉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