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河南邻里互助、经济自救组织“兑社”

renwen 提交于 周四, 2022/09/01 - 13:01

在河南,邻里之间各种自发自愿的互助组织甚多,人们称为“结社”。邻里结社多为经济互助性,俗称“兑社”,或称“兑会”、“吃会”、“随会”等等。是旧社会农民为摆脱高利贷所采取的一种经济自救组织。其目的是“有灾救灾,无灾济贫”。邻里兑社少则数户,多则十数户、数十户。领头者称“会首”、“社首”(平舆人称“老揪”)其余人称“投会人”或“坐会人”。全体投会者共同商定投会办法,包括投会的金额或实物以及使用办法、期限、是否付息等,然后轮换使用。所投现金或实物称“份子”、“把头”。使用者称“得会”。有息的兑会,先得会者称“长份”,末得会者称“短份”。长份负担着短份的存款利息。兑会时,全体会员聚集一起,按共议的兑会方法,竞集现金或实物,并决定得会者。一般情况下,第一年多由发起人先得会,或根据兑份子的多少决定提会者,也有用捏码、抓阄、抽签之法决定得会者的先后次序,然后依次轮流得会,故也称“车轮会”、“摇会”。兑社者一年聚会一次或半年聚会一次,聚会时,得会者要设宴招待投会人,还有一月一投的兑社,称“月月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河南各地的兑社组织名称花样甚多,有以人数命名的,如以一圆桌十人为限的称“十美会”;有以兑社内容命名者,如兑现金者称“钱会”、“互助储金会”;兑粮食者称“粮会”;兑社也有以兑社目的而命名的,如为儿女婚嫁集资者称“喜神会”、“花红会”;为老人筹备治病或丧葬费用者称“老老会”、“老人会”;用于婚丧嫁娶各项开支者叫“红白互助会”“红白理事会”;用于修房盖屋的叫“盖房会”、“建房基金会”;用于购置生活或生产器具者,多直接以其所买器具命名,如“吃车子会”、“吃牛会”等。
    邻里之间,为解决劳力不足,有许多相互协力者。50年代合作化以前,邻里之间在生产上互耕、互种、互管、互收者甚多。在卢氏山区,有一种群众自发组织的协力开荒活动。每年开荒季节,方圆数十里的乡里聚集一起,按照各家参加人数,轮流为每家开垦一定数量的荒地,名为“长耩班”。长耩班干活时,由一人或数人对唱山歌,以解除协力者之疲劳,活跃气氛。豫西伊、洛河沿岸的许多村庄,秋收季节,邻里各家出人,分工保片护秋,以防“偷青”、“吃青”者,称作 “护秋组”。护秋组辖区一带地头均插一小旗,凡插小旗者,护秋组要保证其安全。其报酬由参加护秋的乡邻按自己秋作物面积的多少付给,豫西南人称作“保秋会”。在豫东许多地方,邻里两家共养一头牛,或一头驴者较为普遍,人称“喂两条腿牛”、“喂两条腿驴”。
    50年代以前,为在劳动之余或农闲节日得到一些娱乐,乡里文艺结社非常普遍,常见的有“龙头会”、“高跷会”、 “狮子社”等,均由乡邻集资而办,也分会首、投会者等。前清及民国,迷信结社也是邻里结社的内容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迷信结社被取缔,经济性的结社也随着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渐趋衰落。进入80年代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性的乡里结社又为人们所重视,许多地方又出现了“互助基金会”等民间结社。这种经济性的民间结社形式,为自力更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发挥出一定积极的作用,为民间所喜爱。

分类标签: 河南, 组织, 邻里,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