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结婚不一定要收彩礼,不过彩礼也是有起源的。婚姻经过了群婚、对偶婚之后,出现了个体婚、买卖婚,聘礼随之出现。
下面了解一下什么是买卖婚,看看彩礼的演变发生过程。
买卖婚,是指纯钱物交易而定的购买式婚姻。从父系社会开始,女子丧失社会地位,依附于男子后,女子就像房田产业、金银财宝一样的货物,成为男子的所有物。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卖妇女的观念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初期,买卖婚没有妻妾之分,周代以后,聘娶婚确立,则以礼聘娶的女子为妻,用钱购买来的女子作为妾。
买卖婚,这在中国古代是极其盛行的。结两姓之好,本无需什么代价,上古时代的群婚及对偶婚阶段便是如此。但随着私有制社会的出现,对偶婚向个体婚过渡,男家要补偿女子家庭的损失,所以需要付出一些代价,彩礼就是弥补损失的。封建时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的盛行,与买卖婚是直接相关的,而有钱人家能三房四妾也由此而产生。久而久之,女子无价嫁出,则被视作不名誉的事。女子出嫁要价越高,被视作荣誉越高。在一些地区对出嫁不以牛为代价的,当地人将会嘲笑。而超过普通数额被卖出的女子,则引以为荣。从损失的补偿变成合法的勒索,以致无钱不成婚姻,"非受币不交不亲",于是聘礼就变成了嫁女的身价。
买卖婚以金钱购买为实质,其形式也是五花八门的。其中一种就是以礼聘娶为名,金钱买卖为实的购买式婚姻。起初,“六礼”之一的“纳币”是对婚姻的一种尊重,但是,逐渐地变成“非礼不嫁”了。女家视彩礼的厚薄而决定是否允嫁,女子收了男家的彩礼,就开始成为男家的人,变为男家财产的一部分,婚后,则成为男家传宗接代的工具。男方不出彩礼钱,女方不会嫁过来;女方不得到钱,也决不肯白白出嫁。渐渐地,在彩礼钱上讨价还价。男方视女方出身门第、人品才貌而出价,女方相应讨价、还价。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论斤计价”的荒唐事,以每斤体重百元至几百元的价格,与女方父母结算,妇女完全成了一种商品。 直至现代,婚姻的买卖痕迹还十分突出。有的较为隐晦,以高档家庭设施、豪华婚礼以及金银首饰等条件出现,有的较为直露,干脆开价数千,或者上万。这是在聘礼掩盖下的买卖婚的延续,不少“高价姑娘”或因主观原因,或因父母亲属等原因,出嫁困难,耽误了青春和幸福。
所以说,彩礼是古代买卖婚发展演变的产物。现在结婚不一定要收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