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石新纪录——过渡期的“中国始喙龟”与罕见规模的“神奇灵武龙”
来源:羊城晚报 日期:2018-10-23
神奇灵武龙 (复原资料图)
灵武恐龙化石发掘现场之一 (资料图片)
中国始喙龟(复原资料图)
中国始喙龟化石(资料图片)
考古学家有时就像那部叫《神奇宝贝》的动画片里一样,会发现一些让我们惊喜不已的“神奇宝贝”,并将它们的来龙去脉一一查明。只是考古的过程从来都是艰辛、漫长的,并没有动画片中那么有趣。
最近,我国考古人员又刷新了几项考古纪录,他们发现的一种恐龙化石挑战了恐龙进化过程中的“东亚隔离假说”,另一种龟类化石则填补了龟类早期演化发育中“缺失的一环”。
A
“宁夏首只”神奇灵武龙
科学学术期刊《自然-通讯》7月时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团队发现了一种来自中国中侏罗世早期(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新属种——神奇灵武龙。这次发现的神奇灵武龙化石,不仅是宁夏地区首次发现也是唯一发现的同种恐龙化石,而且它们以罕见的小家族群体规模出现,同时还挑战了已有的“东亚隔离假说”——关于梁龙类恐龙和其他新蜥脚类恐龙的起源和扩散的传统观点。
在此之前,宁夏地区并没有发现恐龙化石的记录。2004年11月的一天,宁夏灵武一位名叫马云的回族青年,路过宁东镇磁窑煤矿附近,无意间发现几块形似大型动物骨骼的“石头”,随后交与当地文管部门。2005年,经徐星鉴定,确认为是恐龙骨骼化石。徐星等人随即在该地区组织了数次野外发掘,先后共发现了8至10个大小不同、代表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初步推测它们可能为一个小家族,这种规模可以说是非常罕见。
徐星说,东亚地区中晚侏罗纪时期发现的动物群,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很大,具有很强的“地方性”。比方说马门溪龙,基本就只在中国发现过,其他大陆都没有确切发现。学者们正是在解释这一现象时,提出了“东亚隔离假说”。简单来说,就是指中侏罗世晚期到晚侏罗世,东亚地区由于板块运动被海水隔离于其他大陆,这样的地理隔离使不同地区的动物各自演化出自己的特色。梁龙类的分布情况,在之前可以算作支持“东亚隔离假说”的一个证据,因为之前在北美和南美都发现过梁龙类,但在东亚地区却没有发现。学者们推测这可能就是由于海峡将大陆隔开,使美洲的梁龙类无法迁徙到亚洲。但是这次在宁夏找到的梁龙类化石,说明梁龙类在东亚地区其实也有分布,只是之前大家没有发现此类化石证据。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发现的梁龙来自1.74亿年前,比其他地区的梁龙类都要早将近1500万年,因此成为梁龙类最早的代表种类。过去,大家认为梁龙类和其他一些蜥脚类是在中晚侏罗纪过渡期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快速演化并占领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导地位的。而发现1.74亿年前的梁龙类,意味着人们或许需要重新看待这一问题。梁龙类可能在侏罗纪早期就已经出现,它们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最终在侏罗纪晚期繁盛起来,而不是之前认识的那样“迅速”进化而来的。
B
“承上启下”的中国始喙龟
8月在科学学术期刊《自然》上的另一篇文章中,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领衔,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美国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加拿大自然博物馆学者联合参与的一个国际合作团队称,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关岭地区发现了2.28亿年前的原始龟。这副被称为中国始喙龟的骨架原始保存于三叠纪晚期海相泥灰岩中,体长超过2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只开始出现喙的龟,且无甲壳,仅有加宽的肋骨。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淳研究员是最早发现这只龟的人,他说,这次发现的龟类化石嘴部明显有像鸟的喙,还保留着牙齿。正是基于这个特征,该件化石才被命名为“中国始喙龟”化石。
研究发现,尽管中国始喙龟发现于海相地层,但它并非海龟,而可能是生活在滨海河口、泻湖等地的两栖型爬行动物,甚至较长时间生活在陆地上,善于挖掘巢穴。它有发达的五趾四肢,由此推测应该有较强的陆地运动能力。
团队最终确定,中国始喙龟的系统位置,介于罗氏祖龟和半甲齿龟之间,在龟类早期演化中承上启下,弥补了该类群系统发育中“缺失的一环”,因此可称为是一只承上启下的“过渡龟”——它是一只半甲齿龟,有满口牙齿,且腹甲尚未形成背甲。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古老的龟类化石,也是唯一体现了龟甲形成过程中某种过渡状态的标本,论证了龟类的腹甲先于背甲形成。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曾认为,龟在最近的2亿多年里,身体似乎没发生过变化,这与达尔文“渐进式”的生物进化论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