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行,旧时也称粮坊,豫东人称“方子”,豫南人称“斗子”,即当代的粮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多为私营,不管有粮无粮均可开门。营业时,或为人卖粮,或为人买粮,或为人加工粮食。大型的商店还经常雇用车辆到乡下购粮。下乡购粮多在其周围进行,有“百里不购粮”之俗。一些粮行还经营棉花。粮行的营业员称“司斗”,也称“斗把”。河南过去大型的粮行俗称“陆陈店”,见于周口一带。这些粮行专为外地客商收购大宗粮食,其贸易范围北达长城内外,南至闽浙,粮行店坊设有“上房”,即临时粮仓,为外地客商存放采购来而未运走的粮食。20世纪30年代以前,周口的澡塘胡同、康家胡同、关帝庙门等处许多空房都曾成为周口陆陈行店的“上房”,还有康家胡同、椿树场等都因做过粮行的存粮房舍而被称为“栈房院”。为了招徕顾客,许多陆陈店还设有宿舍、饭堂等以为外地客商食宿。日军侵华后衰落。50年代后期,粮食由国家统管,私人粮行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