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烧窑业发达,有砖窑、缸瓦窑、盆窑和石灰窑等。窑匠所用工具简单,有瓦桶和各种制品的模子,因其生产的砖瓦盆罐等均在“窑”内烧成,俗称“烧窑的”。窑场多设在临水临路和便于制坯的地方。窑场之窑呈大圆丘形,内部挖空,有通道亦称窑道直达洞外,通道口称“火门”,窑顶留有烟囱,窑内用土坯砌成上下透气的“米”字形“窑篦子”。
烧窑首先要制坯子,所用原料主要是黄土、粘土和釉土等。制坯子时,用水将所用土和成泥填入制品模子,托成坯子,在日光下晒干或晾干。烧制时,将制好的坯子装入窑内 “窑篦子”上。装窑技术性较强,均由窑匠师傅亲自动手。窑装好后,用土封口并点火开烧。旧时多用柴禾,近年基本改用煤炭。烧制中,看火匠人随时在窑道内观察火色。窑匠通过窑道洞眼从砖坯缝里察看全窑情况。如烧成,立即停火,封闭窑门并从上面向窑内浇水,称“洇水”。待全窑冷却后,便可“出窑”。60年代以后,民间烧窑技术发展甚快,大多制坯改用机制,窑洞也改为不需洇水的“轮窑”,边装边出,从制坯、烧制到出窑已为流水作业。
豫西义马等地,一般在春季多请窑匠到自家所设的窑上烧窑。烧窑时,户主先请砖瓦坯子的制作匠人自带工具到自家设窑之地制作坯子,坯子做好上垛后,再另请烧窑匠人烧制。一般窑主管吃,其制品以窑计酬。从事此种窑业者多为巩县、偃师等地人。70年代后,机制砖瓦大量生产,手工砖瓦制作业已渐衰落,然在偏远地方仍为民间不可少的匠作。
河南窑匠忌讳甚多。60年代以前,窑场所烧质量好的砖瓦呈青蓝色,如为红色,便为次品,故烧窑人十分避讳人在窑场讲“红了”之语,尤其烧窑点火时。此时还忌讳妇女进入窑道。平日窑道里出了蛇,便认为是其窑业兴旺的象征。乌鸦之叫声在民间被认为是不祥之兆,然在窑场“嘎啦嘎啦”之欢叫,便认为是“有人拉砖”的预兆,如为白脖子乌鸦则更吉利。新建窑场时,一定要选黄道吉日,烧香上供,鸣放鞭炮。民国时期,砖瓦窑烧制古建筑所用的沟檐、滴水、筒子瓦、巴砖、兽头之类制品时,一闭火就要进行祭窑礼,以全猪供飨窑匠之祖师爷老君。砖瓦窑场地允许“叫化子”住宿,烧炭窑之窑匠,烧窑时均要烧纸,并口念祷词,诸如“四方土地,左青龙右白虎,当地山神,请神不到,火上平分”等,以祈求诸神烧好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诸匠之信仰禁忌观念渐趋淡漠,但许多工匠开业或完工时,仍以燃放鞭炮为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