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是河南民间最常见的手工业行当之一俗称“打铁的”,开封人称为“中八作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民间很少用得上机制铁器,人们所用的犁铧、耧铧、锄头、耙齿、锅、铲、刀、剪等都是“打铁的”所制。民间认为打铁业和开药铺一样是门好“生意”,常说“开过药铺打过铁,什么生意也不热”,很多集镇乡村都有盘炉从业者。
铁匠业分生铁炉和熟铁炉。生铁炉以铸造各种农具、生活用具为主;熟铁炉又分大炉、小炉和脚册炉。大的生产用具如锄头、铁铣、耙齿、耖齿、镢头、铡刀、钐刀、秧爬齿等为大炉所制;小的生产生活用具如门鼻、剪刀、勺子、火钳、剃刀则为小炉生产;脚册炉带有专业性质,生产诸如铁钉、驴马掌钉等。民间铁匠所用原料主要靠收购废旧铁器,部分到产铁地购买。
河南铁匠一般在自家盘炉作业,人称“铁匠炉”、“铁匠铺”。铁匠炉根据当地生产生活之所需铁具按季节安排活计。大多坐地经营,边打边卖,或兼营来料加工,收取加工费。乡间铁匠多在集会上设置炉子,闲月游乡做活者,随时随地盘炉作业,方城人称“打行炉”。“打行炉”也有事前应邀而往的。在豫西一带,在村内“立炉”,打制生产生活器具,立炉打铁一般按日计酬,主家供料管饭。立炉时,匠人可带徒弟,不带徒弟的多由主家配合抡大锤者。如为包工,主家还趁机维修一些家用旧铁器。挑担在乡间修锁、钉锅、补桶底者,人称“小炉匠”。小炉匠所挑担子,一头是配有风箱的小火炉;一头是设有抽屉的小木柜,内放所用工具和用料。担子上还带有一个小凳子,走到一地接了活计,便坐下来营业。其中专门从事补锅者称“补锅匠”,补锅匠补锅时使用小坩锅化铁(铜)汁弥补缝隙。作业时,用一圆球操作,故人们也称其为 “骨碌锅的”。铁匠中从事磨刀磨剪者,多为抡不动锤、掌不了钳的老铁匠所为,他们身背一条长板凳,上绑一块磨石并挂一小水桶,口呼“戗剪子哩---磨菜刀”游乡串村。
铁匠盘炉作业所用工具有锤头、钳子、铁砧子、戗刀、钻子以及炉子、风箱等。工作时,师傅掌钳,徒弟抡锤。锤打锻件时,讲究“趁热打铁”,锻件在火炉上一烧好,掌钳师傅立即用右手执钳夹起锻件放于砧子上,左手握一小锤以指点抡大锤的。小锤指向何处,抡锤的便向何处下锤,小锤在砧子上敲打几下,大锤便跟着砸几下,指点的越快,锤打得越快。不得偏移和漏锤,否则就会出现“引到打不到,不是夹灰就是泡”的次品。铁匠把锻件在炉火上加温烧软和锤打成形的操作称为“热活”;把冷却后的锻件用戗刀戗光加工为成品的操作称作“冷活”。打造有刃的器具称“钢水活”。做钢水活,要进行淬钢,俗称“蘸水”或“蘸火”,以保证刃具的锋利。蘸水技术性强,必须掌握“火候”,熟悉“火候”。所以人称“蘸水”技术和火、锤、钳技术一样是好铁匠的功夫所在。热活粘接也是显示铁匠功夫的活计。
河南民间铁匠大都不仅会日常活计,还有自己的“拿手活儿”,且有祖传技艺者颇多。为显祖传技艺之精或独创技术之良,扩大声誉,提高销售能力,所制铁器喜欢印上师傅的字号,诸如“张记”剪刀、“李记”斧头。林县合涧乡方成名的锄板,为1920年时独创,其蘸水技术高超,使用锋利,自成一家,锄板上便刻有“方记”字号。铁匠干活时忌吹口哨,因为“哨”是李老君之乳名;使用铁锤时不能竖在地上旋转,传说这样作操作时容易打晚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