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狩猎习俗及相关文化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2/08/30 - 22:04

河南在裴李岗文化遗址和仰韶文化诸遗址中便有原始人狩猎用的石簇、骨簇、石矛等工具,由此可知中原地区狩猎活动历史久远。随着农业的兴盛和家庭饲养业的发展,中原地区狩猎业逐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河南人狩猎活动大多已是人们农闲季节猎取野味或增加生活情趣的业余活动。

民间于冬春农闲季节喜往山林、沟坡或平川野地狩猎,一为获取肉食和毛皮,或自食自用,或上市换取经济收入;一为日常生活增加乐趣。上山林、沟坡以猎取野猪、野鸡为主;去川地主要猎取兔子。

在沟坡、川地狩猎多独自进行,以野兔或野鸡等为主要目标,俗称“打小跑”、“出坡”。打小跑多使用“土枪”(人称“茶桩”),也有用线枪者,其枪管细长,子弹为铁砂子,打小跑时,猎人称捕捉到目标为“眼入林”。打猎者十分熟悉动物的活动,如“兔子高卧低、低卧高,长畛卧地头,短畛卧当腰”、“夏寻阴,冬找阳,二八月,卧坡梁”等。寻找目标中讲究尊重他人,如别人还未击中的动物,是不可以打的,如随意乱打,打中也要“归还”人家,否则,便是违犯狩猎的规矩。

豫西邙岭狩猎者狩猎多不用枪,猎者发现猎物洞口时,便在洞口设置机关捕捉。一般在洞口用一细长条石支撑起一块大石,猎物出洞如触倒条石,即被大石压住。捕捉山鸡多在其活动处设置“枷子”、“套子”、“抽子”等机关,设法使其触发猎取。

山林狩猎称“打坡”,一般结伴前往。豫西、豫南山区民间结伙进深山“打坡”,称“出大坡”。出大坡前要有人先寻找猎物,俗称“踩场儿”。出大坡时,一到达狩猎场地,首先要参拜山神、土地神,豫西南一带要敬当地传说中的猎人保护神--武昌爷。祷告许愿,并说明是专猎一种野兽还是任意猎获。专猎俗称“打净坡”、“打财喜”;任意猎者俗称“打杂坡”。“打净坡”与“打杂坡”禁止同时采用。打坡前首先要猎取一些野猪等,筹备猎期伙食。正式“打坡”,或采取设站截猎,或采取“围猎”。采用设站截猎者,结伙打坡的带头人,俗称“领仗”、“领坡”,要先安排好三道打坡站口。守站口的称“坐坡”,坐坡一般要让枪法好的担任。枪法最好的把守头道站口。然后,让熟悉当地情况、狩猎经验丰富者一人手执竹竿,在猎场攀山越岭驱赶猎物出巢,俗称“赶仗”。赶仗者南阳人亦以野兽之蹄印命名,称“叉子手”。叉子手赶仗时一面掌握猎物动向,一面要及时向各站口发出信息。各站口坐坡者发现猎物出现,便开始射击。头站、二站未击中的猎物为三站击中时,三站口守站者要受到奖励。“围猎”一般多在“打净坡”时采用。如打山猪要预先设置好包围圈,一见山猪被“赶仗”入圈。包围者便群枪齐发。民间猎者十分讲究“同打虎同吃肉”,“出大坡”所得,头站把守者要得“头份(等)帐”,炊事、勤杂人员得“三份(等)帐”。“打净坡”所猎豹子大家均分;所猎野猪,其头、蹄、内脏要先分给射中第一枪者,其余部分,凡在场猎人每人有份。在内乡一带,路遇之人,也可分一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狩猪仍为人们农闲季节或节日的活动,依靠狩猎为生者极少。狩猎者在打猎时大多都摈弃了过去狩猎活动中的迷信作法,但对传统的狩猎规矩遵循不违,同时逐步养成了自觉遵守国家严禁狩猎珍贵动物(如虎……等)的习惯。

分类标签: 河南, 狩猎,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