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江岸区出生或生活工作过的历史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五, 2023/12/08 - 22:24

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主要从事解决劳资纠纷问题,为武汉工人争取经济、政治权利。同年“七一五”事件后,奉调上海工作。1928年2月在上海被捕,6月被杀害。

陈雨苍

陈雨苍(1889—1947),字少峰,又名少云、晓峰、晓云。湖北荆门人。1911年毕业于湖北陆军军医学堂,任湖北新军工兵营军医和救护队长。辛亥革命时,任季雨霖部军事参议、民事参谋、卫生科长兼野战医院院长。后以公费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毕业后,又以勤工俭学赴柏林医科大学深造。1916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920年携德籍妻子陈一荻回国,次年由北京回鄂。在武昌创办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后改为省立医科大学),任校长。1926年在汉口华商街泰安里挂牌行医,并从事革命活动。越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将同济医院的房屋和财产与自办的诊所合并,建立汉口医院,同时兼任湖北省立医院院长,并倡议成立武汉市医师公会。1931年2月,以共产党嫌疑遭当局逮捕。在狱中受尽苦刑,腿部受伤致残。同年秋,保释去沪。

蔡寄鸥

蔡寄鸥(1889—1954),原名天宪,又名乙青,号乌台。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4岁中秀才,同年父病死,往亲戚家任教,并刻苦自学。

1905年考进两湖总师范学堂。1910年毕业,向《汉口中西报》、《公论报》投稿,以稿酬补贴家用。其时结识詹大悲、胡石庵等革命党人。由蒋翊武介绍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转为国民党党员。

1914年在汉口租界办《汉口日报》,参加讨袁运动。1916年应《大汉报》社长胡石庵邀请,任该报编辑。随后应《正义报》社长马效田之聘,任该报主编。1926年北伐军进驻武汉,《正义报》被封,《大江报》停刊,即离开武汉去南京、上海。1928年返汉。

1929年开始自办报纸,先后创办《光明报》、《水晶宫报》和《震旦民报》。旧作《四十年来闻见录》和小说《瀛台梦传奇》(原名《坠花楼》),由震旦民报社印刷出版。抗日战争初期,董必武来汉晤蔡,谈及国共合作问题,蔡主张“两党合作,要彼此出乎至诚”。当晚拟社论1篇,第二天在《震旦民报》发表。

1939年3月,任伪《大楚报》编辑主任。半年后报社改组,辞职回家写小说,写成《荆江血影》和《梅花桩》,分别在《大楚报》、《武汉报》上连载。1943年写成武汉第一部新闻史专著《武汉新闻史》,用“秋虫”笔名在《两仪》月刊连续发表,并出版单行本。1944年美机轰炸武汉,蔡回到农村。日本投降后,蔡返汉给《民风报》、《正气报》、《汉口导报》等小报投稿,写小说连载。

武汉解放后,任湖北省文教厅巡教团研究员,写戏剧和曲艺。后相继调湖北省汉剧团、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写剧本,做研究志书工作。

喻育之

喻育之(1889—1993),学名喻义,字英才,化名阮恒清,黄陂人。早年先后入汉口私立官话简字学校、江汉中学就读。1909年考入湖北陆军测绘学堂,1910年加入湖北共进会。1911年与同学响应武昌起义,参与攻打湖广总督署。阳夏保卫战中,入敢死队赴汉口歆生路、循礼门、大智门一带作战。后任大元帅府参谋部测量局副科员,又入湖北法律专科学校学习。1916年因反袁事泄,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私立日本大学,继入孙中山与日人犬养毅合办的政法学校学习法律,并任讲义编辑委员会编辑、湖北留日学生同乡会评议长和会长。1918年因反对签订《中日军事协定》被捕入狱。获释归国后,在上海任中国留日学生救国副团长,参与创办《救国日报》,任总经理,从事反帝、反军阀宣传活动。后被推为全国学生理事会会长。

1919年参与声援五四运动。1921年后任粤军许崇智部前敌总指挥部军法处长、参议,兴化、永安、泉州自治区财政处长职。1924年任中国国民党上海特别执行部干事,后被孙中山委以鄂西革命军总司令潘正道的驻沪联络员。1925年赴渝,创办《重庆时报》,从事北伐宣传。后任湖北省政府水利局长、湖北省财政厅长、辛亥首义同志会常务理事等职。20世纪30年代后,先后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和“忠实党员同盟会”湖北干事会小组成员、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代理主任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等。武汉解放前夕,任湖北省人民和平促进会常务于事、武汉市民临时救济委员会汉口执行处秘书长等职。

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1979年12月当选为政协武汉市委员会委员、常委。擅长书法,为重建的黄鹤楼题词“楚天极目”,撰有《记陆军测绘学堂》、《我和孙中山先生八次会见的回忆》、《国共合作和国民参政会》、《百岁自述》等著作。

刘佐龙

刘佐龙(?—1934),又名万青,字汉三。湖北沔阳(今仙桃)人,民国时期将领。刘幼读诗书,屡试不弟,乃投笔从戎,入湖北新军当兵,改名佐龙,参加过辛亥武昌首义。中华民国建立后,历任鄂军步兵第十五标统带、近卫军第一协统领、第五师九旅旅长、湖北第一师步兵第二旅旅长、第四混成旅旅长等职。大革命北伐时,刘为保存个人实力和地位,表面接受革命军独立第三师师长之委托,组织内应军响应,暗中接受吴佩孚任命的武汉卫戍司令职务,宣布戒严令,致使内应军总机关被陈嘉谟抄搜,被捕多人,共产党员陈定一等遭杀害。国民革命军逼近武汉时,刘又派兵围抄内应军各部,捕杀熟知其前后底细的徐于。1927年5月,配合夏斗寅颠覆武汉国民政府,枪杀中共党代表耿丹,后被武汉国民政府逮捕,旋以行贿得释,去职,蛰居汉口日租界,惟闭门诵佛。1934年1月病死,遗产达百万。

万楚鹏

万楚鹏(1890—1925),籍贯不详。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担任四川成都地下联络员,后为汉口和记蛋厂红色工会主席。

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中,万楚鹏带领汉口和记蛋厂红色工会工友,举“支援京汉铁路工人兄弟们”大旗,到江岸工会门前游行示威,予以声援。“二七”惨案发生后,中共党组织秘密送万楚鹏赴苏联学习。1925年,他与同回国的叶挺在广东肇庆创建第四军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1928年调回汉口和记蛋厂开展工运工作,在一次中共地下党组织会议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囚于汉口监狱,后被押至咸宁活埋。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1890—1950),女。美国人,生于密苏里州,当过侍女、烟厂工人和书刊推销员,曾在《纽约呼声报》任职。1929年初以《法兰克福日报》特派记者(后任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特派员)身份到中国,在山西前线担任八路军总部随军外国记者。

1938年1月,从山西前线到汉,住吴德施主教家。拜会南斯拉夫公共卫生专家、国际联盟派到中国担任政府卫生顾问的鲍西格博士,商谈筹办新的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事宜。此后,在中国红十字会军医部工作。在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和陈纳德上校的支持下,说服日内瓦国际红十字会的官员同意供应中国军队部分急需药品,说服英国新任驻华大使阿奇博尔德为中国红十字救护总队捐赠大量医疗用品和款项。

1月23日,应中国青年记者协会邀请,向中外记者介绍采访八路军的见闻。后又到美国海军基督教青年会、汉口基督教女青年会、英国扬子江巡逻队旗舰上,向中外人士介绍八路军和华北敌后爱国军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情况,争取中外舆论界对中共、八路军的同情,为八路军募集钱物,发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将第一批募集的1.03万元捐款交彭德怀转八路军总司令部。2月上旬,在她的倡议下,国际代表慰问团将两卡车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送抵山西八路军总部,受到朱德总司令的热烈欢迎。…

分类标签: 人物, 开封市, 湖北, 尉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