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兴社火
河南灯节期间是民间歌舞最活跃的日子,有狮子、高跷、大鼓、高台、竹马、旱船、龙灯、耍大头和尚、扑蝴蝶和吹奏乐等等,它们由民间的文化组织——“社”、“会”组办,俗称“社火”。灯节演出称“兴社火”“赛社火”。灯节社火旧时许多地方从正月初七便已开始训练,直到正月十三。从十四日请神开始“亮相”或称“预演”,连续三个下午。灵宝县杨平乡东常村和西常村还有骂社火、对社火之俗(详见第八章第二节)。
(五)郊游、打秋千
灯节期间民间颇喜欢郊游和打秋千的活动。打秋千于十五日前便已开始。秋千多设于村中之大树下,或在公共场所搭设。所用材料,由大家供给。民间所搭设的秋千有路秋、船秋、猴秋、转秋等。在豫东许多地方,年青人不仅在本村打秋千,有的还三五结伙到外村献艺。
郊游,俗也称“踏青游百病”,尤为妇女所喜爱。她们穿红着绿、三三两两,到野外“游百病”,以“将晦气掷之外边”,称“十五十六游百病,老牛老马歇三天”。郊游也有“玩十五,逛十六”的讲究,即在十六日上午方郊游踏青。郊游时,有病之人要作绕水井或转古庙的活动。绕、转时,将随身之物裹上土块、瓦砾投之井中或掷之庙外,并拾柴在十字路口点燃,以示与病永诀。老年妇女也到野外拾谷茬豆秸烧锅和擦拭炊具以除五毒。儿童则用高粱杆数节制成串,称“打鬼捧”,以驱鬼祛邪,也有制成灯笼挂于门口祈福者。在豫南,有在十五日晨,执“烟把”到田中熏烟以除毒,新县人则烧“元宝纸”。
河南灯节饮食颇多讲究,豫西喜蒸制糖包馍、枣花馍以及祈福避邪的馍形,诸如谷穗、麦穗、猪头、刺猬等。大部分地方还要炸油饼、面角,信阳各地要作年糕。也有讲究十五吃饺子,十六吃元宵。在三门峡一带十六则吃“蒜面条”。60年代以后,灯节元宵已渐普及。灯节活动至正月十七日已近尾声,从此日起民间已不再走亲访友。在荥阳一带,十八、十九日便不许别人来家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