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俗称“扎花”。即以针引彩线,在织物上绣出图案。相传起于唐虞之世,据考古推测,此工艺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为河南民间流传最古老、又最普遍的女红技艺之一。其用针有套绣、锁绣、包绣、织绣、打结绣、沙绣、十字绣、割绣等手法,精巧细腻、色泽艳丽。若绣成双成对的织物,诸如鞋面、耳暖、男女定情信物荷包时,多用“割绣”针法,将两扇面料,中间衬布数层合在一起,同时进行乱针刺绣,最后将两扇从中割开。割绣所出活计,色彩一样,且花形凸出布面,毛茸茸的如毯似绒,十分好看。如若花瓣、小鸟小虫翅膀时,则用“套绣”,将织物以多种不同颜色,行长短针交错对绣,所绣之物形象逼真,有栩栩如生之感,等等。民间刺绣十分普遍,为女子不可不会的女红技艺之一。尤其以开封、许昌、安阳、三门峡等地的刺绣最为出名,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传统针刺手法。如开封的刺绣,今人称“汴绣”,古人称“宋绣”,其传统针法有十余种,现已发展到29种。
刺绣是河南民间女子旧时为驱灾免祸、祈求平安,进行祥瑞物品制作不可少的手工技艺。女子都要做“扎花鞋”或称“绣鞋”。“绣鞋”穿于脚上以显其俊;生了小孩要绣制“虎头鞋”、“五毒兜肚”等让其穿戴,以除邪免灾;女儿出嫁要绣制“双喜”枕套、彩绣门帘和台布为其祝福;五月端午要绣香囊、荷包佩带,以防五毒;为父母绣制“老人帽”,以祈福延寿等等,刺绣不仅显示出劳动妇女的智慧和创造,而且通过这些精美的手艺,也真实地反映出她们对幸福生活的祝愿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在民间,人们娶妻定媳妇,往往把会不会刺绣与缝纫、拨花等女工技艺作为鉴别其才干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