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路钹,也称“玩钹”,起于古代百戏之杂耍技艺。原见于寺庙僧道之中,和寺庙音乐相配进行表演,后传入民间。20世纪60年代以前,浚县、滑县、内黄、汤阴、淇县、汲县、延津、封丘、长垣等地颇为兴盛,后渐衰,近又有复起之势。钹即镲,每对重2.5公斤,上系红绸彩带。表演者无论僧道或俗人,都要穿袈裟和道袍。表演时,在寺庙音乐之管、笙、笛和云锣、镗锣、铙、铎等伴奏下,由手鼓指挥,分两队鱼贯而行,并将手中的镲,向空中旋转抛接,由低到高,有达三四丈者,形似飞鸟腾空,称“飞钹”,并做出各种身段。表演前还要说一段“崭语”,俗称“开场白”,如“小小铙镲一块铜,能工巧匠来造成。今日流落我的手,玩个四面不透风。”玩路钹者还可玩飞弹、盘子、水绳、火绳、捻子、飞叉、火伞、布条、八仙筒以及窜铡刀、蹦大绳、耍九连环等。每个节目之前也都有“崭语”,颇为人们所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