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是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变化及其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一定节段,一年有二十四节气。每月有二气,两气相隔15天,在月首者为“节气”,在月中者为“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源于黄河流域。据史料所载,春秋时代,已运用圭表测日影的办法先后定出夏至、冬至和春分、秋分四大节气。其后,经农业生产的实践逐渐完善,至秦汉间已完全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并成为农事活动的主要依据。几千年来它一直为人们所使用,至今仍为指导和安排生产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立春在公历每年2月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为春天开始的日子,河南民间俗称“打春”。“打罢春,阳气升”。安阳一带民间,人们常用一长丈余的竹筒,内装少许软鸡毛,埋入土中大半,以测春日之到来。立春后当看到鸡毛从竹筒中飞出时,便以为阳气升腾之象,表示春天已经到来。立春后,麦苗返青,草木复苏,各种动物也开始活动,此时人们将家猫求偶之叫谓之“猫叫春”。民间认为立春早晚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以为六九前打春是比较理想的。故河南农谚有“春打六九头,遍地是耕牛”、“春打六九头,不种芝麻也吃油”,“春打六九头,黄豆胀死牛”以及“春打六九头,种田不用愁”等。
雨水公历每年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时为“雨水”,是立春后雨量渐增的节令。河南民间开始进行植树和“倒粪”积肥等农事活动。种红薯者要备制育红薯苗的牛粪。惊蛰公历每年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为惊蛰。此时春雷始发,惊动冬眠虫类,故称“惊蛰”。河南农谚有“过了惊蛰节,种地不能歇”,从此进入春耕大忙季节,该做的农活一定要做,否则“惊蛰不耙地,好象蒸馍跑了气”,养蜂者“惊蛰不放蜂,十笼九笼空”。民间在惊蛰前后还要进行各种祭祀活动,如炒玉米花等,以求防止蛰虫的危害。
春分公历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也称“春分点”)时为春分,此时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为河南真正的春天气候,最适合麦苗生长,谚称“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麦过春分昼夜忙”。春分后,民间十分注意禁止牲畜“啃青”,并安排“看青者”加以保护。
清明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时为清明。此后天气晴朗,气候温暖,所谓“过了清明等十天,早上晚上穿布衫”,各地春耕春种更加繁忙。豫南十分注意清明的夏历时间,农谚称:“二月清明不用忙,三月清明早下秧”。
谷雨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从此,天气暖和,已断霜雪,雨量增多。河南农家以为此时是大秋作物播种出土的好时节,农时不可延误。要及时抢种棉花,晚种便会“立夏种棉花,有苗没疙瘩”,影响收成。谷雨时小麦开始出穗,再有一月余便要收麦,谚称“一穗二穗,四十天上囤”。这时枣树也萌发新芽,牡丹花吐蕊,洛阳人于此时设牡丹花会以待游客。
立夏公历每年5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立夏。民间以此为夏季的开始。此时小麦已出齐穗,并扬花上浆,所谓“立夏麦挑旗,小满麦秀齐”。此时仍未出穗者,便会欠收,称“立夏不出头,割了喂黄牛”。同时,“立夏黄莺叫,麦收快来到”,要提前作好夏收准备,否则“立夏不碾场,麦在土里扬”,影响麦收。
小满公历每年5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此时夏收作物子粒渐饱,蚕茧、大麦、豌豆成熟。谚称“小满见三新”。小满后,麦子很快要熟,“立夏麦穗齐,小满硬了仁”、“小满十八天,麦不熟也青干”,民间开始准备麦收,同时要进行晚秋作物的种植。农谚:“小满种谷,打满仓屋”、“小满种芝麻,节节都开花”。小满时节也是渔家的好时候,“小满前,鱼讯旺”。民间还认为小满时应下雨,不然“小满不满,无水洗碗”,会发生干旱。芒种公历每年6月6日前,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
芒种时,河南各地要收割小麦、抢种晚秋、管理早秋,进入“三夏”大忙季节。谚称此时为“火麦连天”,小麦收打应达到“芒种一半场”的进度。由于夏历有闰月,芒种也有在四月者,河南民间十分注意其早晚,以安排活计。农谚有“四月芒种麦不晌,五月芒种地上躺”、“四月芒种不开镰,五月芒种收大半”、“四月芒种不打钐,五月芒种钐一半”等。
夏至公历每年6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夏至点)时为夏至。此日,是河南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此白日渐短,所谓“夏至一十八,日头转回家”。夏至时,麦收已完,农村正忙于秋作物的田间管理,谚称“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除草不宜迟”、“夏至棉花根边草,好似毒蛇爬上咬”。种晚稻者,要抓紧种,所谓“夏至秧,大把夯”,以保证产量。
小暑公历每年7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此时气温升高,汛期来到,农民多头顶烈日“滚打”于田间。
大暑公历每年7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时为大暑。为中伏前后,正当炎热中。各种秋作物生长极快,头茬二茬地均已中耕完,开始全力以赴进行防虫、防旱、防涝之事。
立秋公历每年8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立秋后还有一伏,虽然白天气温尚高,但已开始下降,农谚有“立秋再热十八天”、“立罢秋,早上晚上凉嗖嗖”、“立罢秋,把扇丢”。立秋后,秋作物管理已进入最后阶段,大多已不需要再锄了。故谚称“立了秋,挂锄钩”。
处暑公历每年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此后,暑气结束。玉米、谷类作物均出穗,谚有“处暑不露头,割了喂黄牛”。豫南正是“处暑提镰割早稻”之时。
白露公历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为白露。“过了白露节,夜寒白日热”,夜间露水发白。白露后开始收高粱、玉米等,谚有“白露提镰不论青”和“白露打核桃,不打仁变燥”。在山区、丘陵开始种麦,所谓“白露种高山”。南阳镇平等地开始育菜苗。
秋分公历每年9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80°(秋分点)时为秋分。此日同春分一样,昼夜几乎同长。秋分后,要积极送粪犁地备播小麦,所谓“白露到秋分,犁地要认真”。
寒露公历每年10月8日,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民间秋收更加忙碌,要“豆子寒露及时收”。同时开始种麦,“寒露至霜降,种麦莫商量”。“秋分种平川,寒露种河滩”。“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霜降公历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从此开始降霜,进入麦播高潮季节,谚称“霜降到立冬,种麦莫放松”。同时要进行收棉花、刨红薯等农事。
立冬公历每年11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为立冬。民间习以此节为进入冬季。这时,种晚茬小麦者仍在抓紧时间播种,因为“立冬到小雪,种麦嫌晚些”。红薯大多已收完下窖,种油菜者也在忙于移栽之事,许多人还忙于旱地耕田事,相信“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
小雪公历每年11月22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此时气温继续下降,麦播已完,所种麦已是“小雪不倒股,大雪不出土”之时。民间除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外,许多人家修房盖屋。闲散劳动力也扫树叶,推壮土,垫粪坑积肥。喂养牲口之家要收拾牲口圈,以利其安全过冬。家家户户多进行冬菜储藏,有的则出外经商、打小工等。
大雪公历每年12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时为大雪。各地开始降雪。民间除继续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和道路修补外,开展副业活动者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