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市汉阳区生活过的外地历史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3/11/21 - 20:48

民国二十年(1931年)4月24日,因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顾顺章被捕后叛变革命,供出中共秘密中央机关,向忠发于6月22日在上海被捕,随即叛变,33小时后,被枪杀于龙华监狱。

杨德甫

杨德甫(1880—1974)湖北宜昌人。4岁时随父母来汉。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进汉阳兵工厂当学徒,不久考入兵工学堂,半工半读5年,其间兼学中医。光绪二十七年毕业后回厂实习。光绪二十九年公费选送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工科,结识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等。1936年9月加入中国同盟会。不久,应黄兴之命,回国到汉阳兵工厂,以行医为名,从事团结工人工作。民国元年(1912年),因汉阳兵工厂厂长刘庆恩克扣工人工资,杨被推举为工人代表,参与组织工人持香到武昌向黎元洪请愿,途中遭当局镇压。杨因被通缉而离开该厂。

民国十一年(1922年)1月22日,铁路工人杨德甫被选为江岸京汉俱乐部主任。4月9日,被推举为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主任。1923年1月5日,杨被推选为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委员长。七七事变后,杨德甫被疏散回宜昌老家,抗日战争胜利后返回汉口,入京汉路机务处设计课工作。晚年行医。

周文轩

周文轩 生卒年不详,汉阳柏泉(今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在汉阳南岸嘴打扣巷(现已拆)创办周洪顺机器厂。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伐军进驻汉阳时,周不遗余力,筹措军饷,劝募公债数百万,被任命为国民党汉阳县党部委员。次年5月中旬,汉阳县党部以“破坏工人运动、反对北伐”等“罪名”将周文轩逮捕入狱,并查封周洪顺机器厂的财产,后经武汉国民政府司法部详细调查,认定汉阳县党部所列11条“罪状”均不成立,遂予以释放并归还其财产。民国十七年起,周文轩连续10余年任汉阳县商会会长。民国二十六年周洪顺机器厂职工增至49人。1938年武汉沦陷时,工厂迁至陕西宝鸡,直至抗日战争胜利后返汉阳,在原址重新建厂。1947年停业。新中国建立初期,周洪顺机器厂逐步恢复生产,但仅有工人14名、机床5台、动力柴油机4台,生产人力轧花机。

杨玺章

杨玺章(1881—1911)字宝三,汉阳县蔡甸镇(今蔡甸区)人。后迁居汉阳城内。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杨17岁应县试,录为生员。同年,经汉阳府学保送,入两湖书院,不久遭黜退,遂服役于湖北新军二十一混成协。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告成,杨玺章被推举为军政府兵谋部(后改为参谋部)副部长。随后他策动驻汉阳城的清军起义。阳夏保卫战中,杨玺章随黄兴赴汉口督师。11月3日,黄率僚属赴汉阳西门昭忠祠组成总司令部,以杨玺章为副参谋长。黄兴决定在汉阳架设浮桥,夺回汉口。杨玺章对此深以为虑,建议死守汉阳,以待各省援军。11月20日,清军进攻汉阳,当晚琴断口失陷。24日黄兴率杨玺章亲临十里铺前线指挥。10月27日,杨玺章与黄兴在指挥所商讨作战方略时,一发炮弹落在附近爆炸,杨玺章不幸牺牲。

李书城

李书城(1882—1965)字晓垣、筱园,湖北潜江人。清光绪二十五(1899年)考取秀才,随之入武昌经心书院。光绪二十八年被派赴日本,就读东京弘文书院师范科。其间,与黄兴交往甚密,曾参加拒俄义勇队,并参与创办《湖北学生界》(后改名《汉声》)。次年夏回国。光绪三十年4月回鄂,不久再走日本,入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次年7月,参与筹建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毕业回国。

宣统三年(1911年),李书城回鄂任民军战时总司令部总参谋长,协助黄兴在汉阳前线制订作战计划,指挥作战。11月16日晚,率队渡汉水攻打汉口,并与清军在汉阳相持十余日。汉阳失守后随黄赴上海。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部顾问、总统府军事秘书、湖北自治军总司令、湖北省政府常务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湖北通志馆馆长等职。

1949年5月后任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高级参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农业部长、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等职。

爱德华·高尔文

爱德华·高尔文(EdouardCalvin)(1882—1955)爱尔兰科克市人。出生于世代信仰天主教家庭。完成学业后于1909年晋升神父,后于1912—1916年在中国浙江学汉语、传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返回爱尔兰。

1920年4月,高尔文率会士15人从美国启程,6月抵达武汉。11月,高尔文通过汉口景明洋行,以1.9万美元购得龟山东南麓美国浸礼医院旧址,并将其改建为泗湾天主堂。次年,高尔文又在汉阳显正街购地改建西门天主堂。民国十二年(1923年),汉阳教区由教廷划分为爱尔兰国教传教势力范围,高尔文被委托为汉阳监牧区主教,民国十六年正式升为主教。北伐军进攻武昌城时,高尔文组织医护人员到战场,并以抢救伤员为名,乘机收集情报。民国二十年武汉大水期间,他以发放食物和药品吸引近万名群众入教,但大部分入教者灾后即不知去向,时称“稀饭教友”、“半升米教友”。民国二十五年,由爱尔兰传教士葛鲁森在显正街西门处扩建高隆庞天主堂。高尔文以后将其作为主教堂。1938年日军占领武汉后,高尔文乘机办天主教要理学习班,诱迫难民受洗入教。武汉解放前夕,鼓动中国神职人员和教徒反对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对抗革新和反帝爱国运动,1952年9月被驱逐出境。1955年高尔文死于爱尔兰。

夏道南

夏道南(1883—1930)字熏阶,湖北嘉鱼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秀才,次年就读武昌两湖书院。后投新军,从事秘密活动。光绪三十一年春入湖北省师范学堂,不久被派赴日本学陆军,加入中国同盟会。

武昌首义成功后,夏道南回武昌任湖北军政府顾问,军务部参议长。阳夏保卫战中奉命调选部属将士赴汉阳,在扁担山、磨山一带与清军激战三昼夜。汉阳失守后,主张固守武昌。民国元年(1912年)“倒孙(武)”事件后去职,不久被黎元洪聘为都督府顾问。民国八年在汉阳琴断口创办砖瓦厂,辟建轮窑,以机器生产砖瓦。

胡祖舜

胡祖舜(1885—1948)名恢汉,字玉斋,湖北嘉鱼人。幼读私塾,成年后自办私塾授徒。曾任船帮帮董司账。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9日,为如期举行中秋节首义(武昌首义),胡在草埠门一带收购废铁,与李济民、赵士龙等人为民军赶制炸弹。

阳夏之战,任辎重第二营管带,派队在汉阳各重要街道巡查。胡将灰烬中取出的18箱铜元连夜解送军务部。从汉阳撤退时,已无船可渡,乃用督队官李鹏升冒险拦截的两只驳船,把收集来的军政分府遗弃的械弹马匹等军用物品先行运回武昌,然后率部撤离。同年11月3日,胡任兵站总监,驻归元寺。为保证全军的供给,将辎重兵和输送兵编为炮弹、枪弹、粮食、器材4个大队,以归元寺为总站,在归元寺至琴断口沿线,每隔半里至一里之间设一分站,分途递运,随军队进退而进退。此外,胡还负责按站回收路遗物资,黄兴对此甚为赞赏。汉阳失守,退守武昌,与邓玉麟、熊秉坤相约坚守武昌,并自愿任邓、熊两部参谋。

南北议和,仍任军政府军事参议。民国元年(1912年),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民国六年9月南下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议、护法国会众议员。1938年10月赴重庆,历任司法院委员、法律研究员、国防部一厅中将副厅长等职。1946年回嘉鱼任县志馆馆长,后寓居武昌。著有《六十谈往》、《武昌开国实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