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中国画理论之一 出处 周礼·考工记
正文:
设色之工五。
设色之工,画缋锺筐㡛。
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采备谓之绣。
土以黄,其象方。天时变。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龙,鸟、兽、蛇。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谓之巧。
凡画缋之事,后素功。
个别字词释义:
画缋锺筐㡛:有关设色的五个工种。画,掌管绘画的工匠。缋(huì,古同“绘”),掌管绘画刺绣的工匠。专门给羽毛染色的工匠叫“钟氏”。筐,具体工艺不明,可能是专门从事藤、竹、柳等编织的工匠。㡛(huāng),漂练丝的工匠。
画缋,负责设色、施彩、绘画、刺绣的工匠。
杂五色:调配五色以形成种种图案。
东方谓之青:象征东方的颜色叫做青色(也就是用青色象征东方)。
玄:深青黑色。
次:次序,呼应。
青与白相次也:(着色的顺序是:)青与白两种颜色顺次排列。(此处有青色与白色相搭配呼应的意思,青色与白色象征东方与西方。)
青与赤谓之文:(刺绣用色的顺序是:)青色和赤色相搭配叫做文。
黼(fǔ):古代礼服上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
黻,读音是fú或fù,指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
土以黄,其象方:画土地就用黄色,它的形象画成四方形象征四方。
天时变:画天要随着四季时令变化选用不同的颜色。
火以圜(huán ):大火星画成半环形。
山以章(同“獐”):画山就用獐的犬齿作为象征。
鸟、兽、蛇:还有画鸟、兽、蛇等等。
杂四时五色之位以章之:能恰当调配“象征四季的五色”的着色部位以使画面色彩鲜明。章,明也。
凡画缋之事,后素功:凡是画缋的事情,必须先上彩色,最后才画白色,以衬托画面,使形象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