娅怀洞遗址发掘出的人头骨化石及其他。受访者供图
●系我国第二处旧石器时代墓葬并出土完整人类头骨化石
●南都专访广西隆安娅怀洞遗址考古发掘领队谢光茂
广西隆安娅怀洞遗址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墓葬并出土完整人类头骨化石的消息,瞬间引起人们关注。距今1万6000多年的娅怀洞遗址人头骨出土时已经破碎成多块,经修复后几乎完整,这是继北京山顶洞遗址发现人类完整头骨后,再次在旧石器时代墓葬中出土完整人类头骨化石。
娅怀洞遗址是一处跨越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在此发现了多处两三万年前的用火遗迹,在发掘出土的上万件文化遗物中,包括大量石制品和少量蚌器、骨器、陶片等,石制品原料中的燧石、玻璃陨石、水晶在广西地区其他史前遗址中很少见到。此外,还出土大量水陆生动物遗骸、植物等自然遗存。尤为重要的是,发掘出了距今16000年前的稻属植物特有的植硅体,以及距今28000年至35000年前的疑似稻属植物植硅体。
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谢光茂是娅怀洞遗址发掘领队,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谢光茂详细介绍了娅怀洞遗址发现及发掘过程。谢光茂告诉南都记者,娅怀洞遗址面积约110平方米,自2015年5月至2017年9月,分A、B、C、D四个区共发掘了50平方米,2018年上半年将继续发掘D区,随后,整个发掘过程将告一段落。
谈如何发现
为研究广西“那文化”发掘娅怀洞遗址
南都:娅怀洞遗址是怎么发现的?
谢光茂:2014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谢广维主持发掘大龙潭遗址时,对周围洞穴进行调查,从而发现了距离大龙潭遗址1.5公里的娅怀洞遗址。
南都:最初打算发掘娅怀洞遗址的原因是什么?
谢光茂:广西隆安是“那文化”中心,“那文化”即稻作文化。2015年4月,受广西区文化厅委派,我和几位专家到隆安调研广西“那文化”,在隆安县文物管理所卢杰英所长带领下到娅怀洞遗址考察,在地表发现不少石器和动物遗骨,当时认为这个遗址很重要,可能保存有史前稻属遗存,于是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发掘。
娅怀洞遗址发掘主要是配合“那文化”课题研究,以前更多地从民族民俗方面研究“那文化”,缺乏考古证据支持,正是在此背景下发掘这个遗址,希望找到早期稻作遗存。
广西地处亚热带南部,气候湿热,洞外旷野遗址很难保存植物,而洞穴冬暖夏凉,且因石灰岩山体,洞穴内的堆积带有碱性,利于动植物有机质保存,所以南方洞穴遗址通常发现有动物化石。因此,发掘这个遗址有希望找到早期稻属遗存。
南都:娅怀洞遗址主要有哪些部分构成?
谢光茂:娅怀洞遗址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前面洞厅,面积比较大,接近100平方米,另一部分是一个10多平方米的内洞,加起来约110平方米。
近三年来发掘的都是在前面洞厅部分,我们考虑到史前人群在这里生活居住可能会有功能分区,比如处理食物、加工石器、堆放垃圾等不同的地方,从不同功能分区方面考虑,在不同部位分为A、B、C、D四个区发掘。
面积12平方米的A区在2015年发掘,挖掘深度7.5米,面积16平方米的B区在2016年发掘,挖掘深度4.2米。2017年发掘了面积6平方米的C区,和面积16平方米的D区,二者挖掘深度都是1.2米。四区发掘面积共约50平方米。
南都:为什么一直没有发掘内洞?
谢光茂:其实2017年我们就想发掘内洞,我们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发掘执照时,就已经把内洞列为发掘的一部分。
之所以至今没有发掘内洞,是因为连接洞厅的主洞口还没打开。现在进入内洞,要从前洞厅后壁上方四五米高的小洞爬进去,再往下约10米才到内洞的地面。如果不打开主洞口,里面光线、空气都不好,发掘的泥土也难以搬运出来。
谈考古成果
文化层从4 .4万年前到四五千年前
南都:A区发掘深达7.5米,各种遗存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谢光茂:我们分A、B、C、D四个区发掘,最早发掘的12平方米的A区,是在靠近内洞的部位,我们从地表一直挖到基岩,深达7.5米。
根据不同的土色土质,按照考古的方法分了55层,这些地层有厚有薄。不同的土色土质,代表了不同时期形成的堆积层,不是所有堆积层都有石器、骨器、用火遗迹等文化遗存,A区只有堆积的上部发现有文化遗存,下部只有动物骨头和牙齿以及植物遗存。
在洞厅北侧靠近洞口位置,发掘了面积16平方米、深达4.2米的B区,B区所有地层都有文化遗物,收获很大。不仅发现了多处用火遗迹,在地表下方五六十厘米深处还发现了墓葬,并在距离地表约1米的墓坑底部,出土了距今16000多年的完整的人头骨化石及体骨化石。另外,在B区出土了大量的石制品等文化遗物,还发现了16000年前的稻属植硅体和28000年至35000年前的疑似稻属植硅体。
南都:四个发掘区为什么挖掘深度不同?
谢光茂:四个发掘区中,只有A区挖到了底部,是因为发掘经费、时间等很多方面都受限制;其次,山洞顶部掉下来很多岩石、钟乳石,堆积里面含有很多岩块,所以比较难挖。
在考古发掘中,并不是每个部位、每个区都一定要挖到底,第一个区挖到底,主要是想了解地层堆积情况、哪些地层有文化遗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从A区解决了,其他三个区发掘到一定深度就可以不再挖了。
南都:上面讲到发现的遗存有多个不同年代,这个遗址的时间跨度有多大?
谢光茂:从目前的年代测定结果看,从距今4.4万年前到四五千年都有人类在这个遗址上活动,前后跨越四万年。
谈意义价值
对研究华南古人类体质特征与演化特点有重要意义
南都:娅怀洞遗址出土不少石器、骨器、陶器等文化遗物,以及不少动植物自然遗存,最初有没有想到会发现有人类化石?
谢光茂:当时是希望能发掘到人类化石。这样的洞穴遗址如果保存较好,就有可能发现人类遗存,比如人类头骨、牙齿,但很难指望找到完整人类骨架。一般情况下,可能会有人类牙齿,运气好的话会有头盖骨,我们是有这种希望。
南都:这是继山顶洞人墓葬后,国内再次发现旧石器时代墓葬并出土完整人类头骨化石,这个遗址的发掘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
谢光茂:山顶洞人是在1933年发现的,距现在已有85年。在中国,发现旧石器时代墓葬并出土完整人类头骨化石,山顶洞遗址是第一处,我们娅怀洞遗址是第二处。另外,还有一个旧石器时代的完整的人头骨化石,是1958年出土的“柳江人”头骨化石,不过那是农场犯人在挖掘岩泥时发现的,因缺乏出土层位,具体年代至今还搞不清楚。
娅怀洞遗址文化堆积深厚,内涵丰富,遗物众多,延续时间长,包含了新旧石器时代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此次发掘发现的墓葬及人骨化石,为了解华南晚更新世人类体质特征与演化特点,以及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实证。
以石片石器为主的旧石器文化的发现,对探讨岭南及东南亚地区更新世晚期人类行为及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距今16000年前的稻属植硅体的发现,为研究古代人类利用野生稻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南都:接下来有什么发掘计划?
谢光茂:按照我们的发掘计划,A、B、C区都不再挖掘了,今年还会继续发掘D区。发掘面积达16平方米的D区位于洞口部位,2017年我们挖了1.2米深,从出土的文化遗存看,这部分地层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还没有挖到更早的旧石器时代地层,所以要继续往下挖,了解下面地层堆积情况及文化内涵。D区挖完后,这个遗址发掘工作就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