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古迹“古琴台”介绍

renwen 提交于 周一, 2023/11/27 - 20:12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简称琴台,位于汉阳龟山之西,月湖东南畔,琴台路东端北侧,北距汉水约400米,又称“汉上琴台”,是为纪念战国时楚国人伯牙抚琴遇知音钟子期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

古琴台始建于南北朝,在汉阳琴断口附近,梁简文帝有《登琴台》诗。北宋时曾修建琴台,后屡毁屡建。清嘉庆初,湖广总督毕沅主持在月湖东南畔重建古琴台。咸丰年间,古琴台毁于兵燹。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古琴台。光绪十六年春,杨守敬主持将汪中《琴台之铭并序》、《伯牙事考》以及黄彭年《重修汉阳琴台记》镌刻于琴台碑廊中,大门门楣上镌刻“古琴台”三字。光绪二十年维修古琴台。辛亥革命阳夏保卫战中古琴台破坏严重。民国年间曾维修、增建古琴台。1938年,古琴台遭日军飞机轰炸,其前半部被炸毁。至建国前后古琴台因长期无人管理而损毁严重。

1956年,武汉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琴台所有建筑,并在台西辟地修建汉阳工人文化宫。1981年,武汉市总工会出资对古琴台进行全面维修。199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古琴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9月26日,中国与奥地利联合发行《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分别在中国的古琴台和奥地利维也纳举行首发式。

古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由前门、通廊、照壁、琴台、琴堂等组成。进大门,过小院,出茶室右门,迎面是清道光皇帝御书“印心古屋”照壁,其东侧门额上有“琴台”二字,相传出自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之手。曲廊廊壁上有历代石刻和重修琴台碑记。

琴堂又名友谊堂,面积为306.28平方米,堂前庭院中有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这是象征伯牙鼓琴的琴台。台周石栏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故事浮雕,为清代遗物。琴堂西侧立一大型知音雕塑,系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刘政德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