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花鸟画在唐代已成独立的画科,宋代得以繁荣发达。元代出现了文人画和墨花墨禽。明清两代不但以水墨写意为主,而工整艳丽的花鸟画也相当盛行。题材由广泛性渐向专题发展。民国初年,梅、兰、竹、菊之类的文人画为之风靡。善画墨竹和梅的有华蔚若,侯云升则擅长花卉虫草。荣庆澜的花鸟画笔墨潇洒,设色艳丽强烈,在中南地区颇有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有不少花鸟画家不为日伪作画,长期闭门潜心于花鸟画的研究。卢光照的花鸟画用笔用神,具有齐(白石)派风韵;叶桐轩的写意花鸟,笔墨韵丽深厚;张博望的梅、兰、竹、菊无不精妙;刘昌吾画的《双松》为人称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在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是河南花鸟画繁荣昌盛时期。中国美术馆和北京人大会堂收藏及出国展览的作品中,有张景豪的《墨竹》、《雄鹰》;马基光的《棕榈小鸡》、《蕉雀图》、《紫藤金鱼》、《花红雏壮》、《春意图》、《鱼乐图》、《雀跃图》;叶桐轩的《春风锦绣》、《洛阳牡丹》、《万年长幸福无疆》、《毛主席诗词花卉》;贺志伊的《牡丹》、《荷花》;郝石林的《双鹫》、《寒月松鸠》、《小憩》;李自强的《溢香》、《清逸图》;史正学的《雪竹》、《小白兔》;宋晓东的《荷花鸭子》、《赛马》;丁云青的《牡丹》等。
1985年河南花鸟研究会成立以后,河南花鸟画呈现了繁荣发展的盛势。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李自强画的《白头高节》、《噪鹛》;郝石林画的《松鹫图》、《白梅》;张绍文的《荷花》、《菊花》、《秋声秋色》;史正学的《老牛图》;宋晓东的《竹梅双鸡》等,都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