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也称“四股弦”或“月调”,主要流行于河南西南部、东部和北部,西部地区也有流传。它和湖北襄阳一带的越调是同源异流。
越调的来源说法不一,有说越调是所谓 “诸宫调” 或 “九腔十八调”的一调,为宋代中原民众演唱的一种以弦索鼓板伴奏的“官调”曲子,宋代初年曾被采入宫廷教坊的乐调,逐渐成为戏曲的一种腔调。周贻白在 《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中则说,越调原为中国戏曲一般地方剧种唱腔的四种调门之一,即所谓平、背、侧、月之月…… 越调产生的确切年代,没有文字可考。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傅一臣所作《苏门啸》杂剧中的人物,曾提到唱土腔越调。清末民国初年的南阳人张嘉谋在校注(明嘉靖)《南阳府志》中,曾批注产生在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