荥阳市有什么唐代文化遗址?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2/10/18 - 20:57

【翟沟唐代瓷窑遗址】 位于荥阳翟沟村。唐代瓷窑遗址在郑州地区是首次发现。该遗址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00米,面积40万平方米。窑穴主要分布在崖壁上,周围有大量黄,绿、黑白、灰色瓷片。并出土有完整的唐代瓷罐、瓶碟,壶等。

【肖寨唐代瓷窑遗址】 位于荥阳刘河镇肖寨村北坡,有唐代瓷窑遗址。地表有瓷片、窑具等。

【十一面观音雕像】 为大海寺遗址出土物,约为唐宋作品,雕像高1.71米。主面像之塔式发髻,化作一佛七菩萨;双耳后又为左善右恶两面相,共计十一面。面象慈样凶恶,情态各异,喜怒哀乐,栩栩如生,犹如世人脸谱集锦。肩肋下舒展六臂,上双臂作说法状,中双臂两手合掌胸前,下左手执净瓶,右持杨柳枝,寓意"观音洒净瓶甘露,清凉三千大世界。"造像丰神秀骨,情态生动,为艺术之珍品。

【大海寺遗址】 位于荥阳东索河之阴,创建于北魏。大海寺的范围西自城关北台,东至罗洞村,南迄乔楼村,北达苏寨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该寺毁于五代后期,后历经重修,最后毁于二十年代。出土遗物有北魏造像龛座,唐代坐佛8尊,立佛1尊,唐代菩萨18躯,菩萨头10个,罗汉像3躯,象座1个,共42件。这些石刻遗像为研究我国石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等慈寺遗址】 位于荥阳汜水东北0.5公里的赵村南头。唐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李世民诏令修建的,是为了纪功和超度"虎牢之役"的亡灵,于"克敌之处,普建道场,情均彼我,恩洽同异。"由此因名等慈寺,后僧人作恶,行人须结伴而过,群众传为"等齐寺"。等慈寺高阁广廊,宝坊灵塔,规模宏伟。1944年毁于战乱。原有大唐纪功颂碑和等慈寺碑,乃唐代石刻珍宝,后毁。残碑存于郑州市博物馆,

【龙泉寺遗址】 位于荥阳城东北7.5公里的寺后村。唐显庆五年(660年)以前建造,因寺前有"龙泉"古井,水清甘美而得名,以三佛殿为中心,有殿、阁、堂舍12所46间。民国时期改为国民学校,后全部废毁。仅存后梁贞明六年(920年)修复的功德碑。

【兴国寺】 位于荥阳豫龙镇兴国寺村。唐咸亨三年(672年)建造,宋太平兴国年问重修,后寺废,现存唐明造像石刻有、二菩萨、一夫佛。菩萨:螺髻、圆脸,高鼻,两耳垂肩、闭目静坐莲座,焰状背光上,刻一佛、二弟子、二飞天。造型生动,刻功精巧,背后题记;唐天宝八年(749年),张思春为超度其亡母造石。现存郑州市博物馆。大佛高1.5米,衣纹流畅,体态丰盈。衣领上刻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周府添生十五郡王法名胜全,造石宝庆佛一尊以报四恩"等字。

【三义庙八棱碑】 位于虎牢关前的刘、关、张三义庙,现庙内存有紫檀木雕刻的关羽像,高1.6米,后院殿前有一八棱碑,碑高l米余,幅宽22厘米,唐元和十一年(861年)勒石。

【摹崖造象】 位于荣阳贾峪镇邢河石窟北。刻有立佛一尊,长方面轮,披袈裟,华服下部敞开,双手执衣作飞翔状,肢体匀称。往北,又一大石龛,龛中刻弥陀,披袈裟坐于须弥宝座上作说法状,妙相庄严。胁侍二菩萨,身着天衣,胸披珠翠,婀娜旁立。龛外二力士与邢河石窟力士同。该石窟摹崖造象具有初唐和印度造象风格,从制式看,造象年月为初唐时期。

【桃花峪唐地亩幢】 位于广武镇桃花峪,为唐代昭成寺僧朗谷果园庄地亩幢,高l米,八面体,面宽30厘米,全文4000余字,刻有唐贞元八年至贞元二十一年(792~805年)。为研究我国唐代寺院经济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唐郑曾碑】 位于广武镇东北,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刻石。碑高3.5米,宽1.4米。全文24行,凡1296字,隶书。唐书法家梁开卿撰文并书丹。现已严重剥蚀残损。郑曾两唐书无传,据碑文知其字京参,曾任慈州、怀州刺史,加朝散大夫,谥光禄少卿。

【刘禹锡墓】 位于豫龙镇古檀山岭上。墓东西7.8米,南北6.6米,高约7米。刘禹锡为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北省定县,北魏迁居洛阳。其父刘绪避安史之乱,寓居苏州。唐大历七年(772年)出生于苏州嘉兴,唐会昌2年(842年)卒,终年71岁。《新唐书》记载;"七代祖先,迁洛阳,为北部都昌人,坟墓在洛北山。后因其地狭不可依,乃葬荥阳檀山原"。禹锡因葬于此。

 【赵东曦墓】 位于荥阳南偏西15公里的任湾村。因未发抛.墓内情况不详。现有一冢,有一通碑刎(唐天宝十年),赵东曦,字仲爱,博陵鼓城人,赠进士,任荣阳县太守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