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延安地区丧葬习俗详细介绍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2/12/13 - 18:48

 另有一生娶几个妻子者殁后他(她)们都埋在一起的俗称“并葬“。

 堆冢时盼天下雨,俗谚有“若要富,雨洒墓”之说,所以人们有墓担一担水洒于坟堆的左右前后意即下雨,阴阳先生在冢堆的左宁撒些五谷黄土,口中并念道:

 山神土地听我言,我是江南白鹤仙。 

一撤孝子都安慰,二撤黄土入厚矣, 

土撤东,儿女下来出公文,

 土撤西,儿女下来穿郎衣, 

土撤南,儿女下来能居官,

土撤北,儿女下来生活美。  

 土撒中,儿女下来万事顺。

 亡人葬了有铭记,辈辈儿女中状元。 

金紫明玉福双全,更换衣衫入朝间, 

一者金玉满堂,二者金银满仓。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阴阳念完,还要进行祭墓,也称封墓,此时在礼宾的指挥下,孝子两拜两兴后平身,然后上香、祭酒,供献食品,读祭文。

 祭文是“遇良辰,葬双亲,泪珠颗颗洒冢前,烧黄香,化纸钱,一滴何曾到九泉!坟墓落成,幽宅永封,黄土一堆,阴阳隔分,焚纸烧香,泪滴依襟。”念完祭文,孝子复跪,两兴两拜后,烧纸、祭文,最后孝子悲伤齐哭,在孝子哭的同时将纸火摆好放正在冢前,全部焚毁,意即老人在阴间能享受。

 埋罢人后,孝子提前回家,并在路上有意拾些柴棒意谓以后有财,临进院时每人拿一个早已准备好用糕面炸成,内包硬币、柴把、米面的小糕蛋,谁拿到什么意谓今后就不缺什么,民俗称“拿福”,礼宾、阴阳、坟工手及死者的娘家人临回家时,孝子要跪于大门外要一一地叩头接迎,所拿的家具,一律放于大门之外。

 过点主、祭饭事一般都要收礼,礼有猪、羊、奠三种礼,猪礼最重,羊礼是猪礼的一半,而奠礼又是羊礼的一半。娘家、女婿、外甥、侄儿为猪礼,侄女婿、姨外甥、亲家侄、孙子女婿为羊礼,其他为奠礼。上礼时和过红事一样先娘家,后至亲、朋亲、最后是户家,娘家不管有多少家来多少人是一套礼也最重,其它人不得超过,亲朋上礼按岁数大小排列,金额不限,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以前有的会杀一头猪,宰二只羊用牲畜驮来,回家时事主家又给退回一半,有时用完根据当时猪羊的价格,折合退一半钱,现在一般都出现金。有个别富裕人家,他们虽然过了点主、祭饭事,但对亲戚朋友的礼钱分文不收,还有部分贫穷人家,他们虽然没过什么大事情,但亲戚朋友看见他们实在困难也会照前搭后适当地帮助些,解决燃眉之急。所以,这也不是什么死搬硬套固定的,根据实际情况而行。无论那种情况上礼前至亲们首先到一块商量一番,别闹出矛盾。

在饭食方面,从来客之日起,若是点主、祭饭事每天应有一顿席面子,若是一般事情简席、饸饹早晚相互搭配,主官、礼宾、阴阳、娘家人备有午、晚饭。出殡的早上是米糕、烩菜,除主官、礼宾、阴阳、娘家人上桌吃外,其他人谁到谁吃不收场,俗称“乱饭”,吃完为止。如果亡者的亲家来赶事,不吃米糕,另吃些炸馍头,民间有“亲家不吃亲家的糕,吃了亲家的糕要跟上亲家跑”之说。埋罢人1回来,也就是下午饭是整个事情上最丰富的一顿饭,凡是以前给主人家帮过忙的,死者生前在病重期间来看望过的,都要请来招待酬谢,饭食的安排和过红事差不多,先撒酒场后吃席面子,所不同的是在桌上摆设八豌时,红事红肉在上,而过白事是白肉在上,当八豌端上来时孝男身着孝服跪到桌前,给客人叩头作揖后客人方可才能动筷。在整个事情上和红事一样,以猪肉为主,羊、鸡、鱼肉为辅,不吃狗肉及大牲畜之类肉。现在无论城乡都讲究炒碟子、添肉块,俗称“添席事情”,如有行吃讨饭的,也要以客相待。城里人过事大部分在饭馆里进行设宴招待,并提前三五天要发请贴,

 埋罢人的次日是散客之日,俗称“发客”,早上一般是饸饹,有的仍是席面子,饭罢由总管和事主家负责送走每一位客人,并装好客人应带的礼物,如茶饭(亲戚朋友每家两碟,每碟7个小馍头或一把挂面),先生、阳阴、总管、厨师、除茶饭外另各有烟酒,生、熟猪肉块子,老献的,素糕,吹手基本和先生差不多,只是块子小一点,没有素糕有油糕七片,如果祭饭事,每道祭文增加—个老献的。陕北民俗。事对人,人对事,因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普遍提高,旧的风俗也在改进,目前双方在这些礼规上没有什么争质,怎来怎对。临行前孝子照样要披麻戴孝给主管、礼宾、阳阴、总管、厨师及娘家人叩头作拜送出大门,如有吹手送行,客人们会适当地给吹手些钱,俗称“送路钱”。俗话说“客不走、主不安”等客人走完以后,下午由总管(有时事主家)会安排户家人归还所借他人的一切东西,如桌椅板凳,灶具衣服等。在归还时会给主家抽支烟或在物品内包几个过事用的小茶饭馍,这也是礼节,有的主人便会说,“咋不要多心了”!送物人便说,“咋就留下这么的格规矩”。

 有部分地区,埋罢人后阳阴还要在土神和窑内外进行“献土”和“撒扫”,其意是事主家在这几天办丧事的过程中,打扰了各个。神位上香敬酒表示歉意,请他们不要见怪,保佑这家平安。撒扫是将窑内院外彻头彻尾地清扫一遍。撒扫确实也有一定的好处,人死后有病菌传染,通过大扫除(有时还会采取些消毒措施),保持清洁,防止病毒传染,确保人身健康。

 从死者的亡故之日起,每隔七天哭祭一次,一共七站,一站一站的往前移,直到七七四十九天到坟内为止,俗称“过七”。如果过七那天正好逢初七、十七、二十七叫犯七,据说是亡人灵魂遇了难,人们会从家里到坟地的路上插上小白旗,让老人避难,有时还会提前一天祭奠,无论那天祭奠都不动哭声。五七、七七(也称尽七)为大祭七,孝女都来祭奠,到一百天又要大祭一次俗称“过百日”。以后在“头周年”、“二周年”、“三周年”的期间要举行大的祭奠活动。孝男孝女三年内穿白鞋,在三周年期间换孝,侄辈、外甥在头周年换孝,再不讲究穿白鞋,戴孝期间不穿红带绿,不抹红动乐,过年家中第一年贴黄对联,第二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以后就可贴红对联了。以后只在四时八节,比如人戚、清明、五月五日、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十月一及过年等大型节日去祭祀,俗称“上坟”。供献些节日食品。此外,后人办喜事,一般也去祭祀祖先,表示将此事告知先人阴灵,希望他们在阴间也能高兴而乐。

到了十周年,又要进行一次大的祭奠活动。有的因当时太穷,过不起事情,现在光景过好了,同样请礼宾、待客人,杀猪宰羊,摆宴设酒,响吹细打,焚毁纸火,立碑树供,照样过祭饭甚至点主事大闹一番,以弥补对老人的孝心,显自己富贵,扬自己的名声。有的是一昼一夜,有的也是三昼两夜。

 民间讲究老人要殁于儿子家中,有的老人在女儿家奉养,一有病女儿就忙于送回儿子家中或稍话转信让儿子寻回。死于他乡的,一般都要装进棺材,棺材上绑一只老公鸡,俗叫“引魂鸡”,由孝子守护运回村,如果死者年轻还没有成家,回村后多寄在草窑,庙堂或直接埋葬;如果是老人,或者虽年轻但有妻子孩子可以运回他家院子,然后进行一系列的祭奠活动后再埋葬。当然,年轻者死亡会引起众人惋惜、悲伤掉泪,丧事从简从速,一般多埋于背阴地角,如有横死者,在棺材盖放铁具,墓口、墓前钉桃木桩,防鬼魂行妖作怪,儿童死亡称谓“夭折”多垒石存放,说“魂”不全,埋了对后人不利,满十二岁的未婚者死后须找一名异性死骨(尸体)进行合葬,俗称“弥婚”或“作鬼亲”,在埋葬时,它和活人结婚时形式一样,给棺内放各种生活用品(全部用锡纸粘合成各种样式),以后两家也有亲戚关系。…

分类标签: 延安市, 文化, 民俗,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