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历史文化名人介绍

renwen 提交于 周六, 2024/01/27 - 22:43

吴伟

吴伟(1459—1508年),明代山水画家。字士荚,一作世英,号鲁夫;又字次翁,号小仙。江夏(今武昌)人,幼孤贫,流落至海虞(今江苏常熟),被富户钱昕收养,令伴其子读书。留意自然物状,伴读之暇窃画山水人物;钱氏见而惊奇,资助他工画。后至金陵(今南京),声名骤起,被成国公聘于幕下,呼为“小仙”。宪宗时,奉诏入仁智殿作松风图。他饮酒大醉,由中官扶掖入殿,跪翻墨汁,挥笔涂抹,竞得自然之趣,被宪宗赞为“仙笔”。因恃才使气,笑傲权贵,“于是权贵数短之”,被排挤出书画院。孝宗时,被召见,所画常称旨意;孝宗赐其锦衣和“画状元”印章。其人物画师从吴道子,纵笔而画,栩栩如生;尤擅长白描,形象逼真,画树、石,有斧削状,挺拔峻峭。山水画生气盎然,在明代独具一格,师之者甚多,被称为“江夏派”。

石涛

石涛(约1642—约1718年),清代画家。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陈人等。本籍广西桂林,僧籍广西全州,待考。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清初的弘仁、髡残、朱耷合称“四僧”。康熙元年(1662年)深秋抵武昌登上黄鹤楼,被名山胜景吸引,作诗《登黄鹤楼》感叹鹤去楼空,悲凉惆怅。曾依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绘成一幅山水画,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堪称与李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佳作。

刘湘

刘湘(生卒年不详),清代天文、数学家。字允恭。江夏(今武昌)人。年少时拜宣城天文、数学家梅文鼎为师。勤奋好学,潜心历算,多有创见,成为梅门高足。梅文鼎以所著《历学疑问》交他研讨,他为之作《订补》三卷。所到之处,当地官府争相延聘,其建议亦常被采纳。雍正六年(1728年),有人请于徽州设总兵宫,他认为不妥,事遂寝。被大将军年羹尧聘为幕宾,他知其骄横必败,坚决辞去。晚年归家看书。著有《五星法象编》五卷、《记日月食算稿》二卷、《各省北极书地图说》一卷、《答全椒吴荀淑历算十问书》一卷。

华蘅芳

华蘅芳(1833—1902年),字若汀。江苏金匮(今无锡荡口镇)人。父翼纶,道光举人,精研数学,旁及地质学、矿物学等。蘅芳幼年熟读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元代数学家李治、朱世生等人的著作,反复攻读和演算《九章算术》,并为之作校补。同治四年(1865年),为上海创设江南制造总局事多所筹补。在翻译馆开设后,负责译述数学、地质学等书籍。先后在上海格致书院、湖北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和两湖书院任主讲,造就数学人才甚多。曾与徐寿、徐建寅合作,于1865年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又自制氢气球。华注重实例实证。1874年与徐寿、傅兰雅等创办上海格致书院,任主讲10余年。译有《代数术》、《微积溯源》、《三角数理》、《合数术》、《关于对数造表法》、《决疑数学》、《金石识别》等书,对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有开拓创新之功。

柯逢时

柯逢时(1845—1912年),一作凤逊,字懋修,号巽庵;一作逊庵,别号息园。湖北武昌(今鄂州)人,后移居武昌城。光绪九年(1883年)取进士,点翰林,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江西布政使,贵州、广西巡抚,督办两湖盐务。1905年迁户部侍郎,督办土药统税事宜,兼湖北商办铁路公司名誉总理。辛亥革命前夕,授浙江巡抚,未赴任。家居武昌城时,观望清廷和湖北军政府动态,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曾组织当地绅商成立武昌保安社,自任社长。

柯历显位优缺,家资丰厚,生平有藏书嗜好,在江西任内闻江西常备军徐绍桢得裘日修藏《四库全书》、开馆时未及进呈的钞本、宋元人小集800余种,为世不经见的秘笈,特赠3万金求让,徐不得不还金让书。其藏书渊源主要有通州李嘉绩5万卷阁中明清精刊和单行校本、吴县蒋凤藻心矩斋所藏清代闽中诸名家的遗藏和周星贻书钞阁所藏的清代学人的稿本和校本,其藏书规模可与杨守敬的观海堂并驾。

柯认为善本书的标准不能仅仅从刻本是否精美而定其优劣,主要还在于经过通人的精校,然后可称善,其功在于校人而不在于刻手。他曾委请杨守敬代为翻刻《大观本草》31卷,附《本草衍义》20卷,都附刻详细的《校记》。柯又自创武昌医学馆,增刻伤寒类书4种及《活动心书》,共8种96卷,称为《武昌学馆丛书》,还刻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两书。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钞本《湖北旧闻录》就是柯请人校勘后拟予付梓的底本。柯对方志学也作过探索,曾主修《湖北通志》、《应山县志》及《武昌县志》28卷。藏书印有“柯逢时印”白文方印、“武昌柯逢时所藏图记”朱文大方印等。他在武昌的寓所与杨守敬在长堤的居所相近,论学问难,时有交往,两人意见偶有相左,也不碍其在学术上的交游。柯去世后,其藏书部分遗归两子。柯曾建议湖北督军萧耀南斥巨金购柯氏藏书(一说10万元,一说20万金)设图书馆,未成,被日本人以20万金专购宋元人小集800余种东运。叶昌炽《缘督庐日记钞》载,柯氏二房于1927年以1,2万元售给北京邃雅斋书店旧书百簏,多为四部中切要实用的书籍。

1951年,柯之孙媳陈绣文捐献其先人余藏3000余册交中南图书馆(今湖北省图书馆),9月7日《长江日报》刊出中南文化部对此举的表扬启事。

谭鑫培

谭鑫培(1847—1917年),本名金福,堂号英秀。江夏(今武昌)宾阳门外谭家湾人。幼年随父亲——汉调老旦谭志道进北京,入金奎科班习老生。出科后搭永胜奎班。谭志道嗓音高亢,有“叫天”之称,故鑫培艺名“小叫天”。变声期“倒仓”,改演武生,随柏如意等人在京东农村演出。后回北京入三庆班,演武生兼武丑。班主程长庚对他颇为器重,收为义子,让他兼任武行头目。嗓音恢复后,又改唱文武老生。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谭虚心向前辈名家及同辈中杰出者学习,创造了飘逸洒脱、悠扬婉转、平淡中见灵巧,表情中带感伤的“谭派”唱腔,每一演出,必轰动京城。时人有“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的说法。光绪十六年(1980年)被选入升平署为内迁供奉,受四品官衔,人们遂尊称他为“谭贝勒”。1905年,谭主演的《定军山》被拍成电影,是中国最早的戏曲片。1917年,广西军阀陆荣廷到京,北洋军阀为陆举办堂会,以示欢迎,强迫患病的谭鑫培演出《洪羊洞》,谭演后心情抑郁,病情加重,不久去世。

谭在演艺上文武兼擅,昆乱不挡,唱做念打无一不佳,戏路宽广,能戏甚多。百代公司为他灌制了7张半唱片。陈彦衡记录整理了谭演唱的《空城计》等10个剧目的乐谱,辑成《谭鑫培唱腔集》3册。京剧著名老生余叔岩、言菊朋、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李少春及当代名演员孙岳、殷宝忠等,无不宗法于谭。鑫培有八男二女,第五子小培,小培子富英,均为“谭派嫡传”;富英子元寿以扮演《沙家浜》之郭建光而家喻户晓;元寿子孝曾、孝曾子正岩,都是谭派文武老生,谭家成为戏曲界少见的绵延七代的梨园世家。

杨承禧

杨承禧(1858—1935年),字致存,江夏(今武昌)人。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1890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后丁忧回籍任江汉书院山长、两湖书院分校教习。1901年出任四川候补道。辛亥革命后,任黎元洪参议。著有《嚏庵诗集》30卷。湖北重修《湖北通志》172卷,并编有《湖北清代文征》50卷,校订《熊襄愍经略辽东疏牍》,刻印《熊襄愍公全集》10卷。

刘凤章

刘凤章(1859—1935年),原名华铨,字文卿,晚号耘心、岱樵。黄陂滠口刘集人。光绪年间举人,赞同张之洞废科举、办新学等富国强兵的主张,受聘执教于两湖书院、经心书院、文普通中学堂及方言学堂。…

分类标签: 人物, 武昌区, 武汉市, 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