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姜夔(约1155—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人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工诗,词尤其有名,且精通音乐。
姜夔幼时随在汉阳任知县的父亲姜噩宦游,流落汉沔。姜夔一生中在汉阳居住近20年,视汉阳为第二故乡。其间写记汉阳诗词颇多。姜夔对汉阳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探春慢》词的序中说:“予自孩幼,从先人宦于古沔,女须因嫁焉。中去复来几二十年,岂惟姊弟之爱,沔之父老儿女子,亦莫不予爱也”。宋淳熙三年(1176年)冬天,他和萧德藻即将乘船下江东,与汉沔告别时给在汉阳的少年文友郑次皋、辛克清、姚克刚、杨大昌等一首词《探春慢》,写出他别离汉沔之情。
姜夔在青年时与朋友共乘渔艇,冒着沧浪(汉江的别称)烟雨,寻幽探胜汉水与江滨的名胜鹦鹉洲,树林茂荫的晴川、郎官湖、大别山等,还有长江对岸的名胜黄鹤楼、头陀寺等,都是他永远难以忘怀的名景。姜夔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冬天,一共给亲友写了十首《别沔鄂亲友》的诗,表达他对第二故乡的留恋之情。
姜夔终身未仕,以卖文自食,过着贫困的生活,乃至靠朋友接济或借贷以渡难关,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病死于杭州西湖旁租居的一间房子内,被收葬于西湖马塍西侧。
曹彦约
曹彦约(1157—1228)字简甫,都昌(今属江西)人。宋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曾从朱熹学习。历任兵部侍郎、礼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庆元年间,代理汉阳军知军职。时金军大举攻宋,汉阳兵少而弱。他整顿军伍,扩充士卒,起用当地人赵观和党仲升等,令赵观驻防水道,令党仲升统领宣抚司军队。金军围攻安陆,前锋抵汉川(时属汉阳军管辖),他令赵观联结渔户,防守南河(汉川县管)。赵观抗击金兵,斩金兵先锋,并遣敢死队焚金军舰,金军大败。后又遣党仲升夜袭金人营寨,杀千余人。党仲升中流矢而死。曹奏请补赵观为成忠郎,赠党仲升为修武郎。曹彦约因功进升为汉阳府知府。不久,又升为代理鄂州知州兼湖广财赋总领。
陈益稷
陈益稷(?—1334年)自号“梅岩叟”,原为安南(越南)旧亲王。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元军统帅镇南王脱欢率领元兵,借道安南远征。陈益稷为其征用粮饷供给元军,安南王世子陈日晅遣兵分道拒守于边境战败而走。陈益稷率妻子及部分安南官员归降元朝,被忽必烈封为安南国王,并下令脱欢派一部分元军护送陈益稷返回安南。次年,当脱欢的军队遭到安南军的反击而溃退时,陈益稷及妻子与部属亦随元军撤退至湖广行省境内,后被元朝安置于汉阳县。忽必烈死后,皇孙铁穆尔即位。授陈益稷为湖广行省平章政事,赐给汉阳官田五百顷,以供其养家。武宗(1308—1311年)时,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又同三司。
元朝中后期,陈益稷长期侨居汉阳过着寓公生活。陈益稷侨居于凤栖山之梅岩,自号“梅岩叟”,常憩于寓所的春风楼,赋诗“朗吟人在清高处,拱北丹心列宿同”,并将春风楼改名为“拱北楼”,以寄寓他对北方元朝廷拱手诚服之意。元统二年(1334年)老死于汉阳,谥号忠懿。其墓地在汉阳贺家山(今无考)。陈益稷善于以汉文作诗,著有《元诗选》于世。
黎崱
黎崱 生卒年不详 字景高,号东山,世居安南爱州(今越南清化省),在安南官至侍郎。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随陈益稷来中国,朝廷授奉议大夫,后任宣化路抚司事。曾修缮郎官湖太白祠亭,有咏汉阳名胜古迹之诗,著《郎官湖小志》(己佚)、《安南志略》等。
徐寿辉
徐寿辉(?—1360)一名真一,湖北罗田人。原以贩布为业。元至正初(1341—1345年),曾加入彭莹玉秘密传布的弥勒教,组织群众,准备反元。至正十一年八月,建立南方红巾军。同年九月,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年号治平。至正十二年初,南方红巾军占领汉阳。至正十三年四月,汉阳城又被元军夺取,红巾军很快将汉阳城夺回,下半年,汉阳城又被元军攻占,徐寿辉等人被迫转移到沔阳湖和黄梅山中。
至正十四年,天完军走出山泽。次年,占领沔阳。至正十六年,迁都汉阳。同年夏,天完政权内部发生分化。倪文俊妄图篡夺领导权,阴谋杀害徐寿辉,事泄未遂。至正十九年,徐寿辉拟迁都江州,率师东下,部将陈友谅发动政变,徐寿辉被软禁于江州。次年,徐寿辉被陈友谅杀害。
王叔英
王叔英 生卒年不详,字原采,浙江天台县人。明洪武年间任汉阳县知县,后任汉阳府知府。任期勤于政事,颇有政绩。大旱之年为民祭天求雨,暴雨成灾祭天祈晴。民众称其有古圣贤爱民如子之遗风。
赵弼
赵弼(1364—约1450)字辅之,号雪航,重庆府巴县(今重庆)人。明永乐元年(1403年),以明经修行荐举入仕,任新繁、资县、汉阳县教谕,长期住汉阳。宣德七年(1432年)修《汉阳县志》(时称“赵志”,已佚)。在任汉阳县教谕期间,喜观汉阳胜景,写数十首咏景诗。卒后葬汉阳。有《雪航肤见》10卷、《事物纪原删定》20卷、《效颦集》及续补。
徐弼
徐弼 生卒年不详,字良佐,福建漳浦县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以举人身份任宝昌县知县。后调任汉阳府通判(正六品,地方州府副长官)。
明正德六年(1511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刘六、刘七由黄州至汉阳江段舟泊汉阳城下。当时汉阳城未修里城,徐弼下令靠城墙内支起木架,不久,刘六、刘七军败。
后徐弼升至汉阳郡守时,其行囊依然俭朴。民众不忘徐弼保汉阳府治的功绩,民间以歌谣传颂其“美政”。
邓镛
邓镛 生卒年不详,江西丰城人。精通易学(易经),竞考乡试中选。嘉靖五年(1526年)授任汉阳知县。办案理讼细致谨严,无人提出异议。处理马船事件、山阳三图抛荒田地、裁减县衙开支、裁减多设的民众负担等详文上报,均得到允许。惟有马船事件这一节事,因事涉有碍,至嘉靖二十三年奏勘,才有处分。后调任守度州(与郡守平等的官),与该郡守议事不合,被罢免。途经汉阳,汉阳百姓叩首欢迎欢送。时称其为“当朝第一令公”。
徐述
徐述 生卒年不详,字信古,池州(今安徽池州市)人。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任汉阳府知府,在汉阳兴办学校,劝民众勤学业;兴办农业和桑蚕业,劝民众多种桑、多养蚕。创建汉阳城谯楼,修缮坛场。治理汉阳有方,政通教行人和。当时,朝廷在民间征采大型木料,徐想方设法按期征采上调解送。在任中有一年汉阳农业受灾歉收,民众欠交课租。徐晓谕市场购得谷物,代民交足课租,民众才得以解困。当时汉阳有虎出没伤人,徐“为文祷神”,命人捕虎,平息虎害。民众称徐述为“神明太守”。
毛会建
毛会建 生卒年不详,字子霞,别字客山,号客仙,江苏武进人。明代诸生。明末补钱塘弟子员,以副贡拜官授职乐昌知县。清康熙时,任仪曹郎、礼部郎中。后在鄂(湖北)任职。清初侨居江夏,爱晴川山水。顺治十七年(1660年),他历尽艰辛,从湖南衡山岣嵝峰摹填记载大禹治水功迹的禹碑文,并刻碑立于大别(龟山)首的禹庙(即禹稷行宫)前,以《摹刻禹碑于大别山》诗详细记述此行。为改变晴川阁及周边环境而进行补植树木。相传今禹碑亭东侧的一株“母子”白椿树即为他所植。晴川阁有他书写的“山高水长”碑摹刻。梅子山北侧有他书写的“海阔天空”摩崖。年70余卒。著有《客山诗略》等。
邱俊孙
邱俊孙 生卒年不详,字欲之,陕西山阳人。明崇桢十六年(1643年)进士。清顺治十年(1653年)任汉阳知府。邱反对迷信鬼神,办案细微,善于调解民事纠纷,常勘案调解,确判疑案。离任调山西时,有汉阳百姓哭送其至百里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