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石刻艺术“洪山摩崖”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一, 2024/01/08 - 21:38

洪山摩崖位于武昌洪山宝塔周围山崖上。这一带怪石嶙峋,如狮、似虎;若睡仙,象云影,神态各异,生动别致,引人入胜。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荆南参军赵淳在洪山(时称东山)建东岩阁,将其所写《东山赋》、《东岩阁记》(《东岩阁记》全文收载于《黄鹄山志》)刻于山石之上,同时就山坡上各处山石的天然形态和色彩纹理稍施斧凿,依其形状,分别命名为“云根”、“云扃”、“伏仙”、“飞雪”、“栖霞”、“半霄”、“清肃”、“半霄”、“爽垲”、“巉岩”、“翠屏”、“堆云”、“狮子峰”等,用各种书体将它们镌刻于石上,即为洪山摩崖。其中“东岩”、“云扃”、“窳樽”、“翠屏”、“栖霞”、“狮子峰”、“仙人石”、“寿泉”等八处被称为“洪山八景”。石刻的命名,匠心独具,如“伏仙”,宛如一仙人俯卧。“狮子峰”,恰似一头蹲踞的雄狮。“窳樽”,颇如一只粗劣的酒杯。另外,“爽垲”,其典出自《左传·昭公三年》“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指其地势高爽。“巉岩”,据宋玉《高唐赋》“登巉岩而下望兮”句意而命名。摩崖文字的书法,古朴自然,开张迭宕,“寿泉”中的“寿”字,是根据南岳衡山五华洞的刻石拓本摩刻,“泉”字为后人续刻,笔法各异。洪山摩崖现有10余处保存完好。198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洪山摩崖石刻局部。记者万建辉 摄

洪山摩崖石刻局部。记者万建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