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 商族是中原地区一个古老的部族,其早期活动中心区域在河南省东部,当时商族的农业生产力很低,迁徙频繁,“自契至汤八迁。”(《史记》卷3《殷本纪》)迁徙地区主要在河南省境内。商汤灭夏后,将国都定于西亳(偃师县尸乡沟)。在此后约600年的统治时期,多次迁都,河南境内的北亳(商丘市北)、相(内黄县东南)、嚣(荥阳县东北)等地都曾作过商朝都城。到了商朝中期,郑州成为都城。商王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至殷(安阳小屯),历经273年未变,成为商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商朝建立后,在地方政区上实行“外服”体制,臣服于商王的各部落、氏族首领以及由商王派遣到某一地方行使统治权的商朝贵族统称“外服”。这些首领或贵族各有封域,以后逐渐发展成诸候国,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势力的发展,有些诸侯国成为某一区域的实际统治者。商朝的基层行政区划称“邑”,商王和各诸侯通过邑来对人民进行统治。
商时期,河南境内的主要诸侯国有:沫(淇县)、韦(长垣县北)、昆吾(许昌市东)、鄂(沁阳县)、封父(封丘县西)、阙巩(巩县)、越戏方(荥阳县西南)、葛(宁陵县北)、虞(虞城县北)、杞(杞县)、厉(鹿邑县东)、历(禹县)、霍(临汝县)、畴(平顶山市西南)、崇(嵩县北)等;
城邑有:羑里(汤阴县北)、楚(濮阳市西南)、盂(濮阳市东)、牧(汲县)、凡(辉县西南)、宁(获嘉县)、函(沁阳县西南)、鸣条(封丘县东)、管(郑州市东)、洛(洛阳市)、 (登封县西北)、蜀(新郑县南)、栗(夏邑县)、瓜(永城县西)、蔡(上蔡县西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