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间称伏日为“伏天”。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俗称“三伏”。在河南,至伏天称“入伏”。此时适逢“三夏”大忙,农谚有“头伏箩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头伏芝麻二伏豆,三伏里头种扯绿”、“入伏强种三天豆”等。伏日从初伏到末伏正处于公历每年七月中旬至八月中旬间,正是气温最高之时,有“热在三伏”、“热在中伏”之说。民间多利用此时的高温用西瓜、蕃茄晒酱等。
九九,民间又称“数九”。为民间在冬天计日、计时和测知气候变化的方法。九从冬至次日算起,每九天为一段落,计有头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九,合称其为“九九”。冬至翌日,谓之“交九”。九九正处于公历十二月下旬至次年三月上旬,为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尤其三九、四九处于小寒、大寒之际,天气极冷,有“冷在三九”之谚。民间十分重视观察“九九”天气的变化,并依其观察情况预测日后天气,谚语有“头九晴,九九晴”、“头九有雪,九九有雪”、“九里暖,春里寒”、“九里寒,春里暖”、 “水九旱三春”、“出九三日晴,稻田白如银”、“出九三日黑,不用筑田壑(水足)”、“出九一场霜,背着锄头薅老秧(旱)”。对于“九九”的气候变化和农事安排,河南民间还有各种歌谣,称作“九九歌”,其中有讲气候变化的,如: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行路君子大甩手,七九八九,解开衣衿把路走,九九八十一,老公门前立。有讲农事活动的,如:头九二九,家里拱手,三九四九,尖刀不入土,五九六九,河边插柳,七九八九,遍地黄牛儿,九尽百花开,春忙已到来。50年代以前,民间有绘图以计“九者”。在开封一带此风尤盛。人们或用一张白纸绘梅花一枝,上有81瓣;或用白纸一张上绘九格81个圆圈,挂于房中墙上,从冬至第二天“交九”日开始用毛笔涂染纸上的花瓣或圆圈。涂染时还要根据天气阴晴、雨雪寒风下笔,如阴天,则涂染一个花瓣或一个圆圈的上部;晴天则涂染下部;刮风天涂左边;下雨天涂右边;下雪则涂染花瓣或圆圈的中间。一天涂染一个花瓣或圆圈。花瓣、圆圈涂染完毕之日,也就是“九九”过完之时。这时,屋内纸上梅花瓣或圆圈已全部涂了黑色,而外边已春回大地。此举俗称抹“九九消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