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河南地区行脚商各行业百态、经营文化习俗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2/08/31 - 18:51

河南市商中有一些无固定营业店铺、专门从事贩运货物以整批转卖给坐商、不作零售,从转卖中取利的商人,民间称为“脚商”,或称“行脚商”、“跑外装的”、“跑生意的”等。小行脚商为小本经营,无固定店面,往往单枪匹马四处寻找货物贩运,尤其贩运紧俏货物;大行脚商资本雄厚,多有自己的固定店面。他们或贩运货物上山下乡,或收取农产品贩往城镇,或于城镇之间往来贩运,此种脚商,民间多称为 “客商”。民国时期,在河南的外地客商,多聚于陕州(今陕县)、周口等地,他们都有自己的会馆。

    民间脚商经营都采取成批贩运、成批卖出的方法,把贩来的整批货物再整批地卖给坐商。小脚商随贩随卖,一般多预先选好订货者;大脚商因多有固定的店面,贩来的大批货物可随到随卖,又可存入店中视行情的变化再一批一批的卖出。整批地出售货物当代称“批发”,三门峡一带民间称 “趸”,脚商称自己成批卖出货物为“趸给别人”,购进者则称 “趸下的货”。

    脚商中颇多零售者,他们之中摊贩商和担挑推车贩卖的最多。大都本钱小,无固定营业点,有的经营内容也常更换,民间称他们为“卖啥吆喝啥”。他们大都赶集追市,走乡串村。摆摊设位者称“摆摊的”,多为饮食摊贩,经营各种“地方小吃”,经营点多搭一草棚。经常移动者喜撑一布蓬遮阳和防尘,如卖水煎包的常用白布为蓬,俗称“包子蓬”。各种摊贩所用器具、灶具都较简单,且便于活动。卖糊辣汤、羊肉汤的炉火多用泥土垒就,随时可拆除或弃之不用。卖馄饨、卖汤面条的多担挑,一头置炉灶,一头设置屉厨和案板,营业时将案板置于两担之间。卖蒸馍的多用一草制的圆箱,俗称“馍箱”。现代小吃摊贩开始使用高腿平车者甚多,营业时将各种灶具、用具均置于其上,随时可以移动。民间摊贩中专门卖纸烟的营业时用一方形木质的“合盘”或一篮子相盛,置于路边街道旁出售,俗称“纸烟摊儿”。50年代以前,纸烟摊一般论“根”出售,因顾客买整盒烟者甚少。摊贩商人大多凌晨便出摊营业,如起早生火做饭,炸油条、糖糕、卖豆浆、油茶等,民间称其为“勤行”。

    民间走乡串村的小脚商,人们均按其经营内容直呼其名,如卖豆腐的,卖芝麻糖的,卖山楂串儿的,还有换糖人的,捏面人的,卖蓖子的,迸米花的,收破烂的,卖鸡娃的,卖针的,卖老鼠药的,卖京广杂货的等。他们之中有使用担挑装盛商品的,其所用器具有箩头、竹篓、荆筐、木箱、纸箱、盆子、布袋、坛罐等,大都根据经营内容配备。如卖鸡娃的,他们将自己孵出的雏鸡装在一对特制的直径约一米多的圆形带盖大竹簸箩内相挑;吹糖人者的挑子,前头是一约二尺高的荆条筐,上盖一挖有半圆形孔洞的长方形薄木板,内放一小煤炉,上坐小铁锅,用以熬制“糖稀”,荆条筐上配有一小木架,上插用糖稀吹成的诸如“小猴耍棒”、“黄鼠狼拉鸡”、 “长虫吸蛤蟆”等糖人造形,挑子后为一箩筐,专用于盛放用糖人换来的旧衣旧衫、麻绳、头发之类。在豫东开封一带常见的“京货挑”,一头是用五六层长方形的扁纸盒或木盒作成的货箱,各层分别盛放首饰、鞋袜、小儿用品、化妆品等。另一头为一二市尺高的竹篓,内放各色绸缎、衣料、被面、布匹等。在小贩中,使用鸿车而不用担挑者,人称“推脚的”,他们在鸿车上放置各种货品器具。豫东过去卖棉油的多用推车,其车上多放一两个外套竹篓的油罐或铁皮油箱,车下置一铃铛,以招唤买者。在走乡串村的小脚商中也有既不担挑也不推车的。他们以背、㧟经销货物。如民间捏面人的,多背一长方形小木箱,箱盖上横摆着各种颜色的江米面条,以备“捏面人”时使用。卖焦花生的用口袋相背或用篮子相㧟至一地时,摆在地上叫卖。各种商贩经营时,一般边走边以梆声、锣声、钟声、鼓声以及高亢的叫卖声招徕顾客。也有一些直接到买主家中服务的。民国初期,开封市有一些年过半百的妇女,身背小软包,手掂小提盒,专门游转于官绅富户之家内宅,向太太小姐兜售苏州刺绣、绣花被面、鞋面、枕套汗巾、杭绸苏货以及各种岁饰等,人称“卖婆儿”。还有专门为富家女人梳头的“梳头老妈子”,一般40岁上下,颇会打扮,每日清晨手提梳妆提匣,深入富家庭院为姨太小姐梳妆打扮。她们所梳的蝴蝶髻、元宝髻等十分出名,但其地位低下。30年代后渐趋消失。

    走村串户的小脚商中,有许多小手工业者,他们之中,有离开自己作坊下乡出售各种手工制品和生产生活器具的;也有肩挑手推手工器具和原料,游乡串村边制作边售出的,其中也有以修理为主的,全省各地常见的有小炉匠、补锅的、锔缸的、掌箩修笼的、起刀磨剪的、(为牲口)钉蹄子的等。他们或担或挑或背或㧟,在乡里街巷展现自己的技艺。

    乡村的小行脚商经营交易,既可使用现金,也可以物换物。小脚商经营灵活,且所贩商品多为大店铺不甚经心者。60年代以来,民间小脚商减少,人们颇感不便。进入80年代后,小脚商见多,尤其各种手工匠及收废品者最多,即使在城镇街道也经常见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叫喊声。

分类标签: 文化, 河南, 贸易,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