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有什么泉 河南省泉水、山泉、温泉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一, 2022/08/29 - 23:08

河南省的泉:

龙门温泉[LóngménWēnquán]在洛阳市区南13公里,龙门峡谷中。因在龙门山附近而得名。有泉眼19处,总出水量每小时146吨,禹王池、锣鼓洞、珍珠泉、香水泉流量较大。水温24℃~26℃,水质清净,可供人畜饮用。

临汝温泉[LínrúWēnquán]在临汝县城西北19公里的温泉镇。因泉区位于临汝县境内得名。古称广成汤泉,因泉水注入古广成泽而得名。曾名皇女汤、皇汝汤、温汤等。水温63℃,有泉井10个,出水量每小时45吨。温泉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泉区已有大规模建筑。

鲁山三汤[LǔshānSāntāng]在鲁山县赵庄乡至下汤乡之间,沿沙河分布有上汤、中汤、下汤三处温泉,故名。水温61℃~63℃。每小时流量15—53吨。上汤古称商后皇女汤。

康家泉[KāngjiāmàrQuán]在襄城县城西南8.5公里,紫云山东麓,因泉出康家村西而得名。直径达30厘米的泉眼有5个,小泉眼众多、泉水东暖夏凉,味甘甜,遇旱愈旺,汇成三条小溪注入柳河。

杨树沟泉[YángshùgōuQuán]在襄城县城南9公里处。因泉址位于孟良山的杨树沟而得名。有5个直径3厘米的泉眼,小泉眼40个,涌水量每小时70吨。泉水长年不竭。

百泉[BǎiQuán]在辉县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苏门山南麓。因泉湖底泉眼很多,故名百泉。曾名百门泉,因位苏门山(曾名百门山)之麓而得名。原来泉湖面积3.45万平方米,水深2~5米,年平均水温17℃。有涌金、灵源、搠刀、喷玉等著名泉眼。隋代以后,历代在此修建亭台殿阁,水榭石桥。泉水汇为百泉河,南流21公里入卫河,故百泉旧有“卫源”之称。自20世纪60年代起,泉水逐渐干涸,1987年时仍无水,人民政府正设法恢复。

珍珠泉[ZhēnzhūQuán]在安阳市区西22公里,安阳县水冶镇内。泉水自池底涌出,观若串串珍珠浮上水面,故名。泉池水面12339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池中泉眼无数,有拔剑泉、马蹄泉、心字泉、狗刨泉,少白泉等主要泉眼。泉水汇流向东为珠泉河。平均流量每小时6804吨。泉池边有一株古柏,自成圭门,游人可通,与珍珠泉合称“柏门珠沼”。1981年水冶镇人民政府辟为珍珠泉公园。

汤池[TāngChī] 在栾川县城东北27公里,九龙山北麓。古因“水热如汤,引入池中”而得名。一名汤泉,泉眼有3个,涌水量约每小时10吨,常年水温65℃~70℃。

汤河温泉[TānghéWēnquán]在卢氏县城南33公里,老鹳河西北岸。因地处汤河街南头,水热如汤而得名。水温57℃,流量每小时7吨。

灵泉[LíngQuán]在禹县县城西南25公里,凤翅山南坡。以昔日每遇旱年,百姓来此祈雨即灵而得名。为间歇泉。泉水而高324米高处破石而出,在灵泉寺佛座下,由瓷制龙头口中喷入泉池。相传,东汉泉上建有灵泉寺,现仅存一株胸径1.6米的白果树。

陕县温泉[ShánxiànWēnquán]在三门峡市区西14公里,陕县大营乡温塘村南沟底。因温泉出露于陕县境内而得名。水温61℃,流量每小时21.6吨。

戛玉泉、峨泉[GēyùQuánErgóngQuán]在内乡县城西7公里处,卷糕馍山两侧。北泉名戛玉,西泉名峨。传说,赵姓恶绅霸占二泉,将牧鹅女割舌致哑,投泉淹死。群鹅拱卫尸体,并变为火鹅烧尽赵家。村民为纪念哑女和群鹅,名北泉为哑女泉,西泉为鹅拱泉。后邑绅陈白感名称不雅,分别改名为戛玉泉、峨泉。二泉相距千余米,泉水喷涌,汇为深潭,各占地1000平方米。流量每小时720吨,旱涝如常。

五眼泉[WǔyǎnQuán]在西峡县城东北4.7公里处。昔因有5个泉眼喷涌泉水而得名。原5泉喷出水柱盈尺。1958年因修水渠,剩4个泉眼涌水,水量减少,流量每小时720吨。

黑龙泉[HéilóngQuán]在方城县城北12公里,七峰山南麓。因泉水自池底喷出上涌,观若黑龙戏水而得名。古称暖泉。涌水量每小时900~1080吨。

汤泉池[Tāngquánchí]在商城县城南12.5公里,鲇鱼山水库西侧。因泉水沸热如汤,可供沐浴而得名。唐代称温汤,明代称汤坑。水温58℃~60℃,出水量每小时41.7吨。

分类标签: 河南, ,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