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区本地历史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3/11/21 - 20:44

黄少卿

黄少卿 生卒年不详,汉阳鹦鹉洲人。1927年毛泽东在武昌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一期生。北伐军攻克武汉后,任湖北省农民协会特派员。后至蔡甸组建农会。“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黄少卿被捕入狱,备受酷刑,保释后病逝。

萧云龙

萧云龙(1914—1976)别名萧海,汉阳县南乡流芳咀人(今汉阳区江堤乡红卫村),无党派人士。民国十年(1921年)在汉阳归元寺由一位“云游和尚”授业习武。

民国二十四年,远东地区武术打擂比赛在上海英租界举行,萧云龙为中国方面的5名运动员之一参加。经抽签确定英国与中国对擂。一名号称“世界大力士”的英国运动员先后将2名中国运动员打伤,第3名中国运动员被当场打死在擂台上,第4名中国运动员弃权。年仅21岁的萧云龙上台与英国“世界大力士”交手3分钟后,将称霸一时的“世界大力士”当场打死在擂台上。赛后,英国方面派人通缉和追杀萧云龙。汉口市当局出面斡旋,上海市当局托请杜月笙护送萧云龙。萧云龙被安置在一运煤船底舱返回武汉。此后,萧云龙一直以武术为职业。1976年,因高血压引发中风而逝世。

叶梅

叶梅(1916—1980)女,汉阳县南乡(今汉阳区江堤乡)人。12岁当童养媳,20岁与贫农赵华柏结婚。

建国后,积极投身土地改革运动,为乡农民协会、贫雇农主席团早期负责人之一。195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1月任堤垸乡副乡长。1954年洪灾期间,叶梅带领农民筑堤抗洪,组织灾民生产自救。同年10月,组织6户雇农率先成立全乡第一个常年互助组。次年4月,成立幸福一社,为首任社长。1956年1月,组织600多农户参加曙光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任江堤公社曙光大队党支部书记。1959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席全国群英会。1965年,带领社员改造“胶板土”(土质结板的荒地)百余亩,开垦荒湖百余亩为水田、鱼池。

“文化大革命”初期,叶梅被打瘫卧床半年多。1969年恢复工作,被市、区党代会誉为“铁骨红心”老劳模。

叶梅曾供养照顾孤寡老人胡青芝达15年之久,并帮助军属维修危房,解决困难户的衣食困难,被群众称赞为“不折不扣贯彻党的政策、问寒问暖关心群众生活”的“人民公仆”。

叶梅历任中共江堤乡党委委员,武汉市第四届、五届人大代表,湖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第一、二、三届贫下中农协会副主席。1980年3月16日出席湖北省人大会议期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张茜

张茜(1922一1974)女,乳名春兰,读小学时取名掌珠,汉阳县城区青石桥(今汉阳区建桥街)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考入湖北省立第二女子中学。一二·九运动爆发时,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民国二十六年考入湖北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于1938年春赴南昌参加新四军,改名为“张茜”。194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在苏南茅山根据地水西村与陈毅结婚,婚后随新四军抗战。1941年1月7日“皖南事变”发生后,张茜任抗日军政大学华中分校宣传干事,随后调入华中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任新四军卫生部政治指导员。1942年后专门抚育长子,其间自学英语。1945年任华中建设大学财经系政治干事。抗战胜利后,任山东军区直属队副协理员。1946年,转移至大连。1948年夏,返回后方白求恩医院任宣传科副科长。1949年夏,遂率子女与陈毅团聚于上海。

建国初期,张茜任上海俄文专科学校宣教股长。1951年初,调北京俄文专科学校学习。1953年回上海任新文艺出版社编辑。1954年冬,随陈毅调北京,曾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亚非拉组副组长和中柬友好协会副会长。1955年后,先后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编译。1955年11月,随中国妇女代表团访问巴基斯坦,并在其后10多年间,多次随刘少奇、周恩来、陈毅等出访欧亚诸多国家。1957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妇联执委会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张茜受到诽谤和诬陷。1972年1月,陈毅逝世,张茜开始整理编辑陈毅诗词。1973年,《陈毅诗选》(100首)成书传于社会。1974年3月20日,张茜因患肺癌医治无效,病逝于北京。

杨建桥

杨建桥(1958—1989)汉阳区人。1978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80年退伍,服役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在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工作。1989年7月7日晚8时左右,杨建桥带着5岁的女儿到长江浅水区游泳,当他听到“有人落水了,救命啊!”的呼叫声时,立即将女儿送到岸边,奋不顾身跳入水中,向落水中的青年余斌游去,一次次将余托出水面推向岸边。余斌获救了,杨建桥却因体力耗尽沉入水中牺牲。1998年12月1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