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汉阳区本地历史名人简介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3/11/21 - 20:44

1944年,美军飞机轰炸驻汉日军,老大兴园楼毁于一旦,时称“鮰鱼大王”的刘开榜不幸被炸身亡。

萧楚女

萧楚女(1893—1927)幼名长福,学名树烈,字秋,笔名丑侣、楚侣、初遇、抽玉等。汉阳鹦鹉洲人。幼年入私塾。10岁时,其父经营之木排在洞庭湖遇风暴冲散,木行破产,肺病复发而去世。不久,遇长江大水冲走房屋,其母搭起简易木棚安身,又遭一场大火,萧家便成了赤贫户,一家人靠帮人补衣、拾树皮木屑和叫卖瓜子花生米度日。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萧长福到汉口一家杂货铺当学徒,坚持看书学习。以后几年,辗转于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诸沿江城市,干过杂工、小贩、学徒、跑堂、报童、排字工等,以惊人的毅力,学完中学的全部文科课程。

宣统三年(1911年),以萧树烈之名参加革命军,当炮兵。同年11月1日,汉口失守,随炮队渡汉水至汉阳参加黄兴领导的汉阳保卫战。战斗中,萧树烈和他的战友们把大炮设在龟山上,居高临下,阻止清军过汉水。在隆隆炮声中一耳永远失去了听力。11月27日汉阳失守,随革命军撤至武昌。后入武昌新民实业学校。8个月学习生活结束后,萧多次以“楚女”之名在武汉各报发表文章,崭露头角。并参加反袁秘密斗争,遭武汉反动军阀通缉,于民国三年(1914年)早春回汉阳小住。

民国九年2月,结识恽代英,不久加入恽代英领导的共存社,宣传马克思主义。民国十一年8月,萧楚女由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秘密创办重庆公学,次年夏天,萧楚女担任重庆《新蜀报》主笔。民国十三年初,离川返鄂,再执教于襄阳省立二师。8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驻四川特派员,领导重庆的革命斗争。9月,发起筹建四川反帝国主义大同盟。10月,组织四川平民学社,并出版刊物《爝光》。随后,又发动和领导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遭军阀追捕,被迫离川。

民国十四年5月,萧楚女赴南京领导江苏“五卅”运动。6月调上海,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工作,协助恽代英主编《中国青年》,筹备第一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并担任《工商联合会时报》主编。8月初,奉命赴河南工作,途经武汉,撰写《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以“抽玉”之名公开出版,与戴季陶《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针锋相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在河南,参加中共豫陕区执行委员会工作,创办并主编《中州评论》,不久回上海。

民国十五年1月,萧楚女赴广州,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干事兼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教授,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刊》和筹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又任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代理教务主任,协助毛泽东编辑出版《农民问题丛刊》,兼任劳动学院(全国总工会主办)、第二届青年训育养成所、妇女运动讲习所讲师。同年10月,萧楚女赴广州东郊长洲岛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2月任校第五期特别党部宣传委员,并担任《黄埔日刊》“政治问题”主持人。

次年2月,兼任华侨运动讲习所讲师,终因劳累过度,肺病复发,住进东山医院。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大屠杀,4月15日萧被国民党反动派从医院逮捕,22日遭杀害。终身未娶。

陈焕章

陈焕章(1894—1966)汉阳人。幼年读私塾,后随父在粮行协助经营。民国七年(1918年),陈焕章与父友筹集资金,仍用新茂元之行贴并租赁原址,合组新茂昌粮食行,任司账和营业员。民国九年,陈增资改组为新茂协记粮食行,任经理,业务日渐发展,成为汉口最大粮商之一。民国十五年被推为汉口粮食行业帮董。民国十七年当选为汉口商会委员。民国二十一年8月,与德懋恒匹头号老板萧纯卿(汉阳人)、聂维周合伙,在汉口戴家巷开设德昌号,投资银两2万,陈占股份1/4,任经理。10月,武汉沦陷,伪政权派人促其参加筹组“治安维持会”,遭拒绝。次年秋,伪“社会局长”劝其出任商业职务,又予以推辞。后日商三井洋行大班来汉,托人约陈经商,陈予以拒绝。

1945年抗战胜利后,陈被汉口市政府委任汉口商会筹备会副主任,后又任该会常务理事,代理理事长。次年在汉口恢复德昌号,任经理。在汉口永康里开设慎昌号,亦任经理,至1949年2月结束。

武汉解放前夕,陈筹资3万余元,以“应变费”分送国民党军队,阻其撤退前的破坏活动,并参加维持武汉社会秩序,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武汉解放时,以汉口商会名义动员各业公会捐赠物资支援解放军。1949年下半年,拥护人民政府征收营业税和所得税,并积极推动各业完成纳税入库任务。

建国后,陈焕章先后任武汉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会副主委,武汉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委员,武汉市粮食局顾问。1966年在武汉逝世。

陈声煜

陈声煜(1900—1928)字和鸣,号隙城,汉阳县城区(今汉阳区)棉花街人。自幼家境贫寒,无钱上学,后得伯父陈芸青资助,曾就读于汉阳高级小学、两湖师范学堂附属中学等学校。尔后又考入汉阳兵工厂兵工学校,开始接触工人群众。

民国七年(1918年),陈声煜赴河北蠡县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预习半年。民国九年冬,由其姑父张罘翁资助赴法国留学,其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受中共指派赴苏联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社会学,毕业后返抵法国,以瓷料工人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

民国十二年,陈声煜受党指派赴苏联随同鲍罗廷来华。民国十四年,在广州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任职。民国十五年夏,参加北伐战争,9月随北伐军抵武汉。次年任中共湖北省委军事委员会特务科负责人。大革命失败后,化名孙毓、孙云卿,在汉口三新街以其父陈雯青的名义开设宝记香烟公司,作为中共组织的秘密据点,扮作商人,将购好的军械藏匿于宝记香烟公司之地下室,伺机运往河南鸡公山等革命根据地。

民国十六年12月中旬,出席在汉口秘密召开的中共湖北省委扩大会议。次年3月,陈声煜在押送军械由河南鸡公山返汉时,被叛徒跟踪,在汉口中南旅社门前遭潜伏之敌包围被捕。入狱后受酷刑,不屈。5月24日,被押往汉口榆荫里刑场杀害。次日掩埋于汉阳七里庙回子山。

胡桂林

胡桂林(1904—1966)字国璋,湖北省汉阳县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9岁时,其父去世,他沿街叫卖大饼油条。11岁时,入汉口汉剧满春天字科班学戏。民国六年(1917年),到孝感汉剧桂字科班学戏。在汉剧前辈徐春喜老师的指导下,专攻一末(老生行当)。3年后,随桂字科班进汉口爱国花园登台演出。

民国十年(1921年),胡桂林又拜胡双喜为师,后来又受汉剧“泰斗”余洪元的指导和熏陶。民国十八年,随余洪元赴上海公演《兴汉图》并获得成功。1938年10月,胡桂林参加由田汉、郭沫若领导的抗敌流动宣传队第五队,到鄂西南作抗日救亡宣传演出。1944年5月,宣传队驻地遭日军偷袭,剧团被冲散,他组班串县游乡,演戏糊口。

1955年,参加武汉市第三届戏曲改革汇演,获得优秀演出奖。1956年又以《兴汉图》参加会演,获得演员一等奖。1958年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中,饰《战樊城》中的伍尚,再次获得演员三等奖。胡桂林曾任武汉市汉剧团副团长、武汉汉剧院副院长。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被打成“牛鬼蛇神”、“反党分子”,赶进“牛棚”,家被查抄。1966年6月22日晚,他含泪给上级领导交了一封信,表白自己的清白。6月30日,投江而死。1978年4月17日,胡桂林得以平反昭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