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古都有祭水神之习。20世纪50年代前,民间认为管水的神是水龙王,俗称“龙王爷”。于井,是“井龙王”;于河,为“河龙王”。乡间除土地庙外,数量最多的神庙当推龙王庙,人们常到庙中烧香叩拜。在发生严重水灾时人们视从水中爬出的蛇为“龙王”,小心翼翼把它装入瓷盘内,供于神棚中,烧香磕头,祈求保佑。
民间用水禁忌颇多。春节,忌从井中打水,要在井边贴上“一年常不安,自在今一天”的春联。以为此日是井龙王的闲遐之日,不宜去打扰,春节之日绝不向大门外泼水。视水为银,当作财富,以为泼水是将财宝向外泼洒。
河南民间对火也很崇拜,俗称司火之神为“火神爷”。供奉火神爷的“火神庙”、“火神台”,遍及全省。俗传农历正月初七日为火神生日。民间多于此日在院中烧一炷香祈祷太平。在商丘,许多人到“阏伯台”、“火神台”上供许愿,因而形成盛大的火神台会,会上有戏剧、杂艺等助兴。火神日中午,民间多以蒜面条为食。50年代以后,祭火神之举已渐废弃。
灶神是民间信仰的专司一家烟火的火神,他被当作“一家之主”,家家户户皆敬之。灶神俗称“老灶爷”,60年代以前,乡间用木刻水印老灶爷老灶奶画像贴于厨房炉灶上方墙上,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进行祭祀,(详见第三章第二节《传统节日》)。人们还习惯在家中房内有灯火之处贴一红贴子,上写“小心灯火”,以示对火神的敬重和提醒家人注意安全。
对火的崇拜在人生仪礼和节庆习俗中,也可略见一斑。为了趋吉避邪,新娘下轿要从一熊熊燃烧的火盆上跨过,洞房花烛夜,灯火要彻夜长燃。逢年过节或遇红白喜事炸油食时,忌别人串门,以防引来鬼祟喝油。为防不测,多在门口放一碗冷水以避。修武人正月初一到初五不用明火烤馒头,信阳一带,失火人家要请道士念经“扫水”谢火神。在谢神之前,失火人家的人忌进别人家中,以为在未禳火神前,他们会带去火星,引起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