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方戏:嗨子戏历史发展概况

renwen 提交于 周二, 2022/08/23 - 23:10

嗨子戏演唱时以“嗨”字为起腔,故名。也称花篮戏、花鼓灯、地扑笼子、灯扭子戏、小歌班子等。主要流行于河南省固始县、息县、淮滨、潢川、商城及安徽省六安、阜阳部分地区。在当地民间灯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戏曲艺术的表演而形成。

嗨子戏何时形成搬上舞台不可考。嗨子戏起初在固始县的泉河、蒋集等地,以业余演唱“二小戏”(旦、丑)为主,常划地为台,化妆服饰简陋。光绪年间,才有嗨子戏专业演出团体。清末民国初期,商城、息县、潢川等地有了嗨子戏演唱活动,计有20余班,抗日战争时期,潢川县建起了嗨子戏戏院,售票演出。固始等地也有嗨子戏班成立,多在农村包场演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嗨子戏仍坚持业余演唱活动,除演出传统戏外,还上演了一些现代戏。

分类标签: 戏剧, 河南, 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