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河南地区商业经纪人(居间商、牙商)经营文化习俗

renwen 提交于 周三, 2022/08/31 - 18:59

河南民间称经纪人为“经纪”,是市商交易中专为买卖者双方说合交易,并从中抽取佣金的居间商。居间商古称“牙商”,汉时专为说合牲畜买卖,称“驵侩”。唐发展到买卖各业,有牙郎、牙侩、牙人、牙子等名称。至明代,牙商又分官牙和私牙,官牙是政府指定的,私牙为私人经营但需经政府批准取得印信文簿的,亦称“牙帖”。牙商营业要按期缴纳 “牙税”。牙商负有代官府征税的责任。清沿明制,近代牙商因其专业不同,也称为行务、行户、牙纪、司丈等。

    经纪见于市商各业,粮食、棉纱、布匹、家禽牲畜,房地产等都有经纪人,他们从买卖者双方提取佣金以取利。各种经纪人只许专一行,不得跨行兼职。

    河南民间集市上粮行、青菜行、猪行、鸡行上的经纪人,大都以“行务”称之。也有他称的,如三门峡一带,在土地自由买卖时期,称土地买卖的经纪人为“司丈”,因其可代官丈量土地。负责牲口买卖的经纪人因其常手执鞭杆,民间称为“鞭杆行”。在集镇市面上,为棉花商人和花农说合买卖的称“花店”等。

    民国时期,经纪在集市贸易中十分活跃,他们在买卖双方之间往来撮合,促成买卖,以收取“用钱”(佣金),一般收取成交额的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五,经纪人备有秤具、量具等,买卖双方认为不公时,便可找经纪重新称量,在买卖中,经纪人还可以“保帐”,如卖方货需更换、增添或买方现金不够,双方又愿成交时,经纪人便以自己的身份保证其兑现。民间认为经纪人狡诈者多,对其厌恶,但在买卖中又不可得罪。

    河南民间交易中最常见的经纪人为牲口经纪,也称“牙行”。牲口经纪为集市庙会上牲畜市场的常客,活跃于买卖双方之间。议价时,面带神秘,笑而不语,分别和双方以“捏码子”交换意见。捏码子也称“打暗语”,两人伸手放入一方衣襟下或大衣袖中,掐摸指头,1、2、3、4、5用所伸指数为别,一个指头为1、两个指头为2、......五个指头为5。6~10以指形辨认,拇指和食指相捏为6,拇指与食指、中指相撮为7,拇指、食指张开伸直为8,食指弯曲为9,所谓“6捏捏儿,7撮撮,8张口,9弯钩”。将五指伸开翻一下为一百。也有百和千、万之大数则用口呼出。捏码子时,有买卖双方直接捏码讨价还价者,也有经纪人从中往来,捏码议价。通过捏码,价钱谈妥后,方公开价格。所以有时经纪常利用秘而不宣和含糊其词的办法,从中谋利。当双方发生争执,讨价还价意见不一时,便启动“三寸不烂之舌”,千方百计从中撮合,民间称他们能将“死蛤蟆说得乱动弹”。在交易中,买卖者如有一方与其有亲朋关系或给有贿赂,他便使用各种方法使其沾光。在牲口交易中也有一定的规矩,如郑州一带,买方买回的牲口三天内发现其“不吃草、不喝水、不拉屎、不撒尿、不睡觉、牵着又不走”其中之一者,便可通过经纪人退回卖方,经纪人必须保证其实现。故经纪人在撮合双方买卖时,往往以“牲口不吃不喝,三天管(负责)六倒(退)” 来炫耀自己的能干和权力。

    民国初年,开封有“送老婆行”,即女佣介绍处。行主多为老年妇女,临街租面房,挂一“女佣介绍处”牌子。房里铺些木床,上坐待雇妇女,其行李自带,只供住宿。经顾主挑选试用三天而定。所用人家管饭,每月1~2元作工钱。作奶妈者工资较高。行主每月月底收佣钱若干,由被雇人负担。 “送老婆行”行主多能说会道、擅长交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1956年起,居间商大都被淘汰。进入80年代,又开始兴起。

分类标签: 文化, 河南, 贸易, 河南